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镇街 正文

义乌分水塘:红色基因 历久弥新

发布时间: 2020-10-08 14:28:43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全媒体记者 卢丽珍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10月8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卢丽珍)“高高一池塘,莹莹三千方,西流泽义乌,东灌润浦江”,水出东西,故名分水塘。“这里空气的味道是甜的,信仰的味道更加甜。”国庆期间,来自绍兴的游客阮元发现整个村子成了一个景区,村口繁忙的车流让她惊叹不已。

  借着分水塘的好风景,不断升温的旅游业也让当地越来越多村民收获好“钱景”。

  一条红色教育之路

  走进分水塘村,到处都能感受到红色气息,“坚守信仰,不忘初心;传承信仰,牢记使命”这16个大字,制作成隶书字阵,矗立在村口。

  在分水塘村口广场和陈望道故居,不时可以看到佩戴党员徽章的游客举起右手,郑重地念着入党誓词。一名游客说:“除了重温誓词,我们还有个任务,就是学习取经。这里的主题教育活动可看、可听、可参与,一天下来受益匪浅,回去要借鉴和推广。”

  “我们村一直重视对红色文化的保护,这些年,村里积极配合街道、文广新局做好对故居的修缮和提升,安排专门管理人员,负责解说、保洁等日常工作。”分水塘村党支部书记陈群告诉记者,去年,陈望道故居接待团队917批,参观人数16.5万人次,接待各单位集体宣誓、上党课活动800余次。

  “这几年村子发展很快,银行入驻村里以后,水电费缴纳、社保办理都可以在村子里完成,很方便。”2018年从外贸公司回到村子里上班的吴虎英对记者说,“何里隧道建成以后,我们去市区只需要半个小时。以前不仅交通不方便,还到处是泥巴路,走路上吸一口全是沙和灰尘。”

  像吴虎英一样在家门口享受上班福利的还有20来位村民。

  借着分水塘的好风景,不断升温的旅游业也让越来越多的当地村民收获好“钱景”。目前分水塘村开出2家民宿、7家饭店及不少杂货店、手工作坊。现在,村民种植的瓜果蔬菜等农产品不出村就可以售卖。随着来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一幅乡村振兴美景

  望道信仰线起于“义乌经验”首推地横塘村,终于“红色火种”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首译地分水塘村,全长约13.5公里,是义乌1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之一。自2017年城西街道与陆港集团结对共建望道信仰线以来,党员干部铆足干劲,持续推进望道信仰精品线建设。

  近年来,分水塘村借着红色基因,旅游业不断升温,许多村民回乡创业。80后陈根生就是其中一位,他先后搞起了灵芝栽培和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的种植推广。随着灵芝种植的常态化运营,陈根生又开始把主要精力转移到了粽子产业。他在陈望道故居边租了店面,开了一家粽子体验店,注册了“望道”粽子商标,同时还开了分水塘村民宿。当年陈望道从误蘸墨汁的粽子里尝到的是真理的甜味。一百年后的今天,在这间毗邻望道故居的老房子里,陈根生把“信仰”裹进粽子,用粽子继续传播真理的味道。

  如今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得到了拓宽,绿化也越来越好,村民们喝上了清洁甘甜的自来水。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住在村里。陈群说,接下来,村里还准备成立公司,推出红色产品,传承红色文化,让村民们都来入股,推动大家共同富裕。

  “大峰山下龙山岗,龙山岗下分水塘,两股碧水走东西,四面青山抱村庄。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六百年故事在流淌……”正如分水塘村歌《红土地绿家园》所唱的,这片红色资源丰富、红色传统深厚的土地上,红色品牌效应正日益显现,黛瓦白墙内聚集着绿色产业,古街长廊上散播着国际元素。昔日的小山村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和魅力,迎接四方宾客。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幅乡村振兴美好图景正在望道信仰线徐徐铺展。

  
编辑: 何冬圆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