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楼建伟,1933年出生,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参加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等多个重大战役。1950年10月6日,楼建伟跟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成为金华地区首批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
——楼建伟
中国义乌网11月9日讯(见习记者 武亚东 编辑 何冬圆)“牺牲的战友们,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现在祖国人民都牢牢记住你们的功劳,愿你们安息吧。”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看着墙上一张张老照片,义乌老兵楼建伟喃喃地说。
今年88岁的楼建伟出生于义乌,1948年入伍时他只有15岁。1950年楼建伟作为志愿军工程兵,又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抢架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第一座水下桥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9月初,楼建伟所在的第四野战军工兵四团本打算从福建前线回武汉,但接到上级命令奉命北上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抗美援朝出国作战部队,担任开辟作战通道的任务。
10月6日,楼建伟所在的四野工兵四团在辑安被改编成志愿军工兵十四团。“当时中朝边境上的三个主要渡口所有的铁路和公路桥梁,全部被美国飞机炸毁。”楼建伟说,“我们的任务是用铁轨和涂油沥青的枕木,在鸭绿江上低于水面40—50厘米位置,建设一座看不见打不断炸不烂的水下钢铁运输线,为后续抗美援朝出国作战部队建好通道。”
“东北10月时气温已经降到0摄氏度以下了,我们的战友包括我在内,都戴了棉帽穿了棉衣,下面是短裤。”楼建伟回忆,当时战友们冒着敌机随时轰炸的危险,跳进寒风刺骨的江水中,在江中日夜轮番作业。当时战友们在江中身体冻得发紫,就上岸用烧酒擦拭身体,再原地跑几圈使体温恢复正常后,再跳入江中作业。
楼建伟说:“桥架好了以后,20万志愿军上至军长下至每个战士,都脱掉鞋袜,挽起裤腿,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我当时看着战友排着整齐的队伍经过,心里非常激动。”
勇救战友荣立三等功
“看着战友将被冲走,我脑子里就想把战友救上来,奋不顾身地跳了进去。”楼建伟说,救起战友的那一瞬间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子里。
10月8日,当水下桥即将合拢时,楼建伟所在部队的二营参谋长何海滨(音)站在木舟上协助营长指挥,一不小心踩空掉入了江中。当时江水里形成了一股急流,楼建伟看到此情景,立即要跳入江水中救人。
这时听见有人高喊:“危险!不要跳,赶紧跑到前面跳水再救人!”于是楼建伟用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顺着河边,边跑边脱衣,跳入江中将战友拉上了岸。“当我搀扶着战友上岸后,我俩都已冻得嘴唇发紫、浑身麻木,战友们赶紧把我们送往救护所救治。”楼建伟说。为此,楼建伟还被授予了三等功,并火线入党。
1953年6月,楼建伟与战友一同处理好牺牲战友的后事后,坐着汽车返回阵地。途经一个山顶上时,天空中突然出现许多敌人飞机抛下的照明弹。“照明弹丢下来后往往轰炸机2到3分钟就会赶到轰炸。”楼建伟说。当时驾驶汽车的副班长杨东孝惊出了一身冷汗,如果不及时逃出照明区将遭到轰炸。
“怎么办?”杨副班长询问楼建伟。
“加大油门,冲!”楼建伟说。
杨副班长在楼建伟的指挥下,立即驾驶车辆驶出了照明区,躲过了敌人飞机的轰炸。因为这一次机智脱险,团党委再次给楼建伟记了一次三等功。
心系国家 情暖义乌
楼建伟参加了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全过程。1963年他从西安工程兵学院转业回义乌。1991年因病提前离休。
楼建伟家中,桌子上厚厚的一摞笔记本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随意打开一个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国内国外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信息。“我是离休老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组的组长,我有一桶水才能给别人一杯水,作报告怎么做,就靠笔记本,我要讲的有根有据,有理论有实际。”楼建伟对记者说。
2016年,为向建党95周年献礼,楼建伟撰写了《改革前沿充满希望——义乌十年来的巨大变化》一文,详细分析了目前义乌发展的现状,对义乌的城市建设以及经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该文章也得到了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副省长、代省长车俊的肯定。
“那天我早晨起来,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说是车俊。”楼建伟说,“我当时心情很激动,他肯定了我的文章,希望我继续发挥余热,为全省发展建言献策,还叮嘱我要注意身体。我当时心情很激动。”
多年来,楼建伟对义乌发展提了许多合理化建议,比如,建议对义乌名人、名地、名产等多做宣传,提高义乌知名度;与周边地区景点实行交通联网、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发展义乌购物旅游业等等。他还连续五年担任义乌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并被多个单位、多个学校聘请为行风评议员和校外政治辅导员等。
楼建伟居室内满墙的奖状是对老人最大的肯定,那一张“金华市最美老干部”的奖状是老人的最爱。“经历过战争以后,才知道现在的和平来之不易,我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我们义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楼建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