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1月12日讯(记者 蒋守洋 车志蒙 编辑 童晓)今天(11月12日)下午,义乌市政府新闻办在幸福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义乌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义乌市委副书记陈小忠、副市长葛巧棣,义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林兵、市场监管局局长吴朝晖,以及人民银行义乌市支行行长胡稷出席会议,义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赵一阳主持发布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浙江日报等50家新闻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义乌市委副书记陈小忠介绍了义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和义乌推进自贸试验区基本情况。据介绍,今年9月2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9月24日,浙江省委省政府举行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挂牌仪式,义乌作为浙江省自贸试验区重要组成部分,正式跨入“自贸时代”。他表示,纳入自贸试验区范围,有利于充分发挥义乌“买全球、卖全球、买卖全球”的贸易纽带作用,高水平打造“双循环”商贸流通体系和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高地,引领义乌开放发展新纪元。
义乌建设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26.2平方公里,包括商城区块3.1平方公里为出口功能区,陆港区块23.1平方公里为进口转口功能区和建设中的科创功能区,未来将带动义乌联动区域100公里的发展。义乌将按照“1+2+5”的总体布局全力打造一流自贸试验区。“1”即“一都”: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2”即“两个样板”: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以世界“小商品之都”为特色的国际样板城市;“5”即“五大功能定位”:一是建设国际小商品自由贸易中心,以小商品为特色引领全球自由贸易;二是建设数字贸易创新中心,在eWTP合作框架下推进数字贸易实践,探索数字贸易规则;三是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港,实现义乌国际陆港由“内联外通”跃向“链接全球”;四是建设制造创新示范地,形成现代服务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链;五是建设“一带一路”开放合作重要平台,成为融入开放型世界的新窗口。
陈小忠同时指出,繁荣市场是义乌永恒主题,市场主体和企业的满意度、获得感是检验自贸试验区建设成败的唯一标准。为此,义乌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5+2”等19个专班,每周雷打不动两次深改会、两个半天专题研究改革事项,全市上下以昂扬的战斗姿态奋力推进“百日攻坚”,努力将义乌打造成为自贸试验区的“后起之秀”。
义乌市副市长葛巧棣介绍义乌推进自贸试验区“百日攻坚”行动情况。他表示,获批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给义乌的最大政策红包、最大战略机遇、最大开发平台,也是最大考题考验。10月18日,义乌市召开全市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会议,广泛动员,全面启动“百日攻坚”行动,提出到2021年1月底,实现区内GDP增速高于全省平均2%以上、新设立市场主体增长10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30%以上、电子商务成交额增长20%以上等发展目标。
据介绍,“百日攻坚”三周以来,义乌以“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状态,不等不靠,抢干快干,在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点项目、重点产业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在重大规划方面,梳理出近期可利用土地空间11369亩,分33个区块,11月底完成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初稿。在重大改革方面,针对性提出十大改革50个方面135项具体改革事项,以“五张清单”为抓手,制定“5+2”改革作战图,专班化推进重点改革突破。在重点产业方面,布局和重点培育“4+5+4”产业集群:“四大”新型国际贸易产业集群、“五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四大”制造创新产业集群。在重大项目方面,已经安排第一批1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14亿元。
同时,为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吸引、集聚更多企业和人才,义乌市推出了第一批创新政策。一是人才政策。探索建立以纳税额为主要指标的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制定国际贸易、工业设计等重点领域专才特才评价标准;放宽外籍人才准入,为优质外商签发1年多次入境有效签证;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给予一定奖励。二是优化商事服务政策。将在区内推行“集群虚拟注册”,由具有国资背景的招商平台出资成立管理公司提供托管服务和各类商务配套服务,以快审批、大平台、优服务招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义乌。三是金融政策。将建立本外币合一账户体系,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为区内市场主体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银行结算账户服务。
发布会上,相关部门领导就人才、商事服务、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等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