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2月9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王婷)初冬,暖阳。走在义乌信息光电高新区内,周福云依然心潮澎湃。
五年前,当他说服公司董事,把华灿光电总部搬到义乌,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红泥满地的小山坡。
如今,五年过去了,这里一条条道路平坦坚实,交错成网,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鳞次栉比。“世界光明之都”呼之欲出。
回忆起五年前情景,周福云笑着说,因为他是义乌人,想回家为家乡做点贡献。让家乡掌握LED行业话语权,是他的心愿。
当时很多人以为周福云只是说说的,没想到,当他在2016年把这个“新春大礼包”送回家乡后,周福云就把重心基本放在了义乌。
在之后的时间里,他穿着黑布鞋,每日跑工地、督进度。就这样,一期工程从开工到投产,耗时不到一年,创下了当时义乌的投产新纪录。而如今,华灿光电义乌厂区已经是亚洲单产最大的LED芯片生产厂区,是义乌制造业上无比灿烂的一笔。
华灿的回归填补了义乌乃至全省LED产业链上游的空白,发展和带动了整个信息光电行业下游的产业链,促进了义乌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对义乌制造业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华灿光电的带动下,瑞丰、木林森等LED龙头企业也相继入驻园区,义乌也由此构建完成了国内首条LED全产业链。
五年里,义乌有了众多“电”的集合,也迎来了“光”的闪耀。广东爱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单晶PERC电池制造商。尽管在广东佛山设有工厂,工业基础也不差,但最终还是选择来到义乌。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刚介绍,爱旭在义乌的车间是目前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单体太阳能电池制造车间,车间里生产的产品代表了这个行业目前最高的电池水平和转换效率。
和华灿光电的入驻一样,爱旭项目的入驻,同样吸引了晶科、晶澳、东方日升等一批相关企业的到来。而晶科、晶澳、天合光能、东方日升,目前在全球光伏行业的排名分别位列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
超级项目带来集聚效应,这些光电光伏项目全部投产后,产值将超过1500亿元,将推动浙江光伏产业产值成为全国第一,一个足以令国内同类城市艳羡的光电光伏产业链发展格局在义乌渐成。与此同时,超级项目还带来义乌人才科技集聚和质的改变,带来义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义乌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当然,于义乌而言,在这五年间,义乌不仅无中生有了“世界光明之都”,还平地而起了一座绿色动力小镇。目前小镇集合了吉利集团五个重大产业项目。全面达产后,形成的是10万台新能源整车、160万台发动机、7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规模,吉利70%的动力将由义乌提供,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动力生产基地。
五年,转瞬即逝。义乌的工业不再只有小而美,还多了大而重。而随着新经济浪潮、数字化时代浩荡而来,又有多少行业、企业被划入“传统”之列。在义乌,在“传统产业”里,我们看到了“新新企业”,看到了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厂区……
心向朝阳,活力十足。传统产业唱响的青春之歌,汇聚成了义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旋律。
12月7日,在浙江威特电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台台工业机器人挥舞着臂膀正在各道工序上忙碌作业着,或上料、折弯,或装配、弧焊、码垛,一条八道工序的门板生产线,在七台机器人的无缝衔接下,用不了半分钟就制作完成了一块电梯门板。相较以前,同样的线体需要配备八名以上工人才能完成正常的工序流转,且生产效率、生产节拍、过程质量、生产工艺远不及自动线的自动化生产。
车间大,人少设备精干,显得车间的空间更宽裕。“以前回了家躺下就不想动了,现在回家感觉还挺轻松,因为以前是强体力劳动,现在不需要了。”一位干了多年的工人说。
工人们的重活越来越少了,曾经操作机器的“黑手掌”成了操作电脑的“金手指”。这是智能化建设给威特电梯带来的好处。
传统产业,年轻状态;新兴产业,欣欣向荣。“十三五”期间,义乌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推进工业强市主导战略,向改革要动力,向转型要空间,向创新要效益,在推进重大项目上跑出了“加速度”,向“高精尖新”华丽蜕变,向着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进。
数据证明一切:2019年,义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十二五”末提高9.4和5.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较“十二五”末提高8.8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义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由33家猛增至226家,增长575%;全社会R&D经费投入指标连续三年位居金华地区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