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月20日讯(记者 龚书弘 编辑 童晓)2020年9月24日,浙江省委、省政府举行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挂牌仪式,义乌作为浙江省自贸试验区重要组成部分,正式跨入“自贸区时代”。
自贸试验区作为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最关键的改革、最重大的标志性项目、最强劲的动力,义乌应该如何开好局、起好步,成为了今年义乌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交流、建言的一大特点。
关键一:物流
“三步走”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在政协委员傅文豪看来,对于义乌而言,市场和物流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两者相伴相生。以前,市场带动物流,现在,物流支撑市场。未来一个时期,义乌都将全力建设自贸区,其核心就是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自由流通。
“我建议搭建一个现代物流综合服务平台,由模块化管理进入到流程化管理,为生产商、贸易商提供点单式、一站式服务。”傅文豪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实施:近期,开发现代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健全多式联运物流体系,整合航空口岸、铁路口岸、公路港、跨境监管中心、义乌港、“义乌好运”等资源,为义乌本地企业设计空铁、空公、公铁联运线路。中期,推动现代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以信息化为核心,发展智慧物流,逐步从数字积累(数字1.0阶段)到数字资源(数字2.0阶段)再到数字资产(数字3.0阶段)转变,利用数字实现业务运营,通过智慧平台实现物流线路的高效集配。远期,依托海外仓,与海外第三方物流商合作,共同搭建跨境物流终端配送物流网络,打通买全球、卖全球的“前一公里”和“后一公里”。
关键二:知识产权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当今时代,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创新是引领义乌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采访中,人大代表石峻原表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是义乌“两个样板”和自贸区建设的核心要素。
石峻原认为,义乌首先应该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与储备,努力实现保护知识产权、公共利益和激励创新的共赢。同时加强民事司法、刑事司法、行政执法保护,严格执行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依法惩治不法侵权行为,提高侵权成本。
“知识产权保护从来没有地域性,我们可以率先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专家服务队伍等,制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开发相关APP,汇集发布各个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机构相关措施,推动本地专利信息共享平台英文版上线。”石峻原说。
关键三:进口市场
建设“境内关外”新型进口市场
目前,义乌全力建设“第六代市场”——新型进口市场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自贸区建设的核心工程之一,有代表认为,进口市场的活跃度直接决定了义乌自贸区的建设水平。
“目前,义乌进口商品城孵化区尽管已经开业,但仍存在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进口企业韧性不足、本土跨境电商进口企业竞争压力大等问题,我们需要从政府施策、监督监管、金融支持等方面去发力,更好地盘活孵化区。”政协委员蒋微说,义乌要争取开通“前店后仓”监管模式,消费者通过现场扫码下单,商家后台第一时间完成订单、支付单、物流单等“三单”的海关申报手续,经海关自动审核后系统自动放行,仓库同步接收指令办理出库手续,消费者现场提货,全程最快3分钟。同时,加快数字围网试验区建设,开通跨境电商新零售业务,提高进口贸易的通道保证能力,举办高规格、影响大的全国性大型直播活动,提高“境内关外”新型进口市场的知名度,在“境内关外”新型市场大力推动“进口+电商”,从而发展“进口+国内销售”业态。
壮大进口市场,除完善开业不久的孵化区外,持续提升经营面积达10万平方米、拥有商位370余个、经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万种产品的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影响力也是关键。
人大代表王旭红认为,目前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发展速度不够快、国内影响力有限,尚不能成为义乌市场发展新的增长点。“首先要加大招商力度,解决进口商品‘冷热不均’、商品良莠不齐的问题,同时通过‘线上+线下’数字化联动,创新创优义乌进口商品销售模式,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立足当前去谋划长远,才能切实提升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王旭红说。
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今年是义乌自贸区建设的开局之年,不仅要统筹谋划好自贸区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更要持续在市场有活力、创新有动力、物流有效率等方面用“绣花之功”,加快打造“双循环”的“义乌样本”,方能引领义乌开创发展新纪元,助力义乌成为我国自贸区建设的“后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