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袁乐 正文

40年坚守 她用一针一线做传统手工老布鞋

发布时间: 2021-05-24 17:35:51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袁乐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5月24日讯(记者 袁乐 编辑 童晓)“小的时候过年,我妈都会给我做一双这样的新布鞋,现在手工做的布鞋都很难再看见了!”

  5月24日,义乌佛堂老街,一处不起眼的小摊位上摆放着几双手工制作的布鞋,几位年纪稍大的游客见到后停下了脚步,对着这些布鞋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摊位旁坐着一位老阿姨,手里拿着穿好线绳的针和鞋底,卖力地来回穿梭,纳着鞋底。阿姨名叫王桂芳,这些布鞋都出自她的双手。王阿姨表示,她这样纳鞋底已经有40余年了,自己小时候,她的妈妈在农闲时总会拿出针线筐自己做鞋,两三天就能给她做好一双布鞋。那个时候穿着妈妈做的鞋,暖和又透气。于是在妈妈的教导下,她传承了母亲的手艺。

  一双布鞋,小巧轻盈,游客们拿在手中反复掂量,看着王阿姨一针一针地穿梭过千层底,不禁提出疑问,做一双这样的布鞋要多久呢?

  王阿姨回答道:“年轻的时候不到三天就能做好一双,现在老了,手脚没以前灵活,要四天才能做出一双鞋。”其实,纳鞋底这活儿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些鞋底非常厚实,必须要用锥子扎眼,然后再用针线纳好勒紧,一针一线,在手中一来一回熟练地翻飞。鞋底儿要想纳得平平整整、服服帖帖,针脚均匀细密,没有多年的功底是不行的。纳鞋底的针脚一般都是呈十字形排列的,也有手巧的在鞋底中间纳上花卉图案或吉祥字形,会更好看。

  王阿姨说:“做这个布鞋也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找点事做。”四天才做出来一双的布鞋,她只卖150元,可是来买的人也很少,基本都是些年纪大的人买来自己穿,或是当地人买来给自己的女儿当嫁妆。

  王阿姨回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义乌,手工纳鞋底还广泛流传于民间,一度是妇女们的看家本领。在当时,人们生活都不富裕,小孩子正长着身体穿鞋又费,没有几家舍得经常买鞋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橡胶鞋底儿和塑料鞋底儿相继问世,并逐渐普及,许多家庭做鞋都使用直接买的鞋底儿,用布料剪一个鞋帮儿缝好,就是一双新鞋。比起布鞋底儿,省去了好多力气,既经久耐用,又不怕潮湿,可谓两全其美。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纳千层底鞋这门手艺渐渐失传。

  “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呀,站得稳呐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中国娃》这首老歌的歌词,道出了中国人对于千层底的难舍情怀。现在穿布鞋的人越来越少,会做布鞋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这些老手艺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或许,几十年以后,像王阿姨这样做手工布鞋的老人,只存在于模糊的记忆中了。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