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璋(左)与友人。
吴璋故居。
中国义乌网5月28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卢丽珍)前赴后继的英烈们,以血肉之躯为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道路。他们用血汗书写了一首首悲壮的诗篇,造就了一个个不朽的传奇。当年那些事,那些浮沉在历史长河中的面孔,永远鲜活,永远活在世人的记忆里。
吴璋原名吴璧璋,又名吴子昂,笔名照乘、石羊,1900年出生在吴店和平村。192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被选为首次成立的中共义乌县委委员,历任中共义乌特支负责人、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义乌县战时政工队副队长、队长、中共义西区委书记等职。
1940年6月,吴璋被派往新四军军部工作,先在中共中央东南局党训班学习,并任督导员,后分配到繁昌县委工作。同年12月,受命担任皖中四县(无为、巢县、含山、和县)联合办事处主任。1941年2月初,在安徽潜山遭顽部袭击,受伤倒地,痛斥敌人,当场壮烈牺牲。
烈士已逝,但是精神永远矗立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吴璋这个永不褪色的名字,如一座丰碑,将世世代代留存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投身于革命的洪流
从103省道吴店北站处,就能看到和平村文化礼堂指示牌,穿过一条小道,一棵百年古樟展现在眼前。古樟两侧分别是一大一小的池塘,大池塘中央建有一个为纪念革命老先烈吴璋的亭子,取名吴璋亭。
“抗日战争时期,吴璋同志在与国民党县政府、县党部的沟通过程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是抗战时期义乌国共合作的桥梁……”亭铭上有关吴璋的生平简介。
“吴璋亭是2016年所建的,牺牲时年仅42岁。”5月15日,上溪镇和平村支委吴琅忠委员说起吴璋心情很激动。他说,吴璋烈士不仅是吴店村人的骄傲,也是全体义乌人的骄傲。吴璋的事迹已被义乌党史陈列馆陈列,并记载于浙江省革命烈士英名录。
出生农民家庭的他,1916年,从傅村育德小学高小毕业后,考入金华省立第七中学。1920年毕业后,曾在金华县溪口小学、让河街小学和义乌吴店村校任教,积极传授知识,宣传新思想,成了西区有名的“左倾分子”。
1928年2月的一天,中共党员方城顺在兰溪执行任务后,特意转道吴店,找到了在吴店村校任教的吴璋。他们谈政治形势,谈革命的前途,一谈倾心。经方城顺介绍,吴璋毅然参加中国共产党,负责在义西、金东一带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
金秋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义乌全县已发展了98名党员,建立了14个党支部。这时,省委书记卓兰芳来到义乌召开党员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共义乌县委,朱鸿儒任县委书记,吴璋为县委委员,不久,兼任中共义乌西区区委书记。
1929年,他改造旧式教育,将椒峰小学从富六公祠移到吴大宗祠,亲任校长,聘请进步教师,带领师生自力更生建校,走向社会,与民众结合,实施“五四”运动开辟的文化教育。
如老党员方城顺,陈望道弟弟、曾留学日本的进步青年陈致道,以及吴家琪、吴琅荣、陈家金、傅廷焕、陈业桂、高蕙华、沈翠琴等等,都曾在校执教。教学上,则结合课本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灌输科学和民主的思想,提倡男女平等、破除迷信。
他白天教课,晚上办平民夜校,以椒峰小学为阵地,对青少年进行革命启蒙教育。
如今,在和平村的文化礼堂二楼陈列着的抗战史料,那一张张革命先烈的遗像,让人仿佛看到了烽火战争年代,面对外来侵略,热爱和平、为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的和平村人前赴后继的场面。
奔走于抗战的前沿
“他卓越的功绩,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斗志,将永远铭记在义乌人民的心中。”吴琅忠说道,吴璋在义乌党的组织建设上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1930年,一天深夜,敌人突然包围了吴店,正在家中的吴璋被抓捕。在敌审讯中,他坚决不叛变,被判刑3年,囚于浙江省陆军监狱,后转囚于省反省院。在反省院,吴璋巧遇在此任代理管理科长的上溪镇里美山村人吴山民。吴山民受不了敌人残杀革命者血淋淋的现实,就离开了反省院。
吴山民曾在革命回忆录中写道,是吴璋为他播下了思想转变的种子,是吴璋用自己的思想、人品及才识感召了他,影响了他的政治倾向,引领其走上革命道路。
1933年秋,吴璋刑满释放,被安排在宁波庄桥小学任教,暗中遭特务监视。1934年春天,吴璋挣脱监视到北平,由吴晗介绍在清华大学做资料工作。由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936年夏,吴璋回到家乡,一面种田务农,一面努力寻找党组织,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号召民众不当亡国奴,在金东义西一带组织避难团、保卫团。
1937年冬天,杭州沦陷前夕,中共浙江省临工委从杭州迁来金华,开展金(华)衢(州)地区党的恢复和发展工作。正在积极寻找党组织的吴璋终于与上级党接上联系,恢复了党籍,担任中共义乌特别支部负责人,受命恢复和发展义乌党组织。
1938年2月,义乌县战时政治工作队成立,吴山民任队长,吴璋被吴山民聘为副队长。6月,恢复成立中共义乌县委,林一心兼任县委书记,吴璋任县委委员、宣传部部长。7月,上级派吴拯黎来任县委书记,吴璋以县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身份兼义西区委书记。10月,吴山民升任县长,吴璋任政工队队长。
为了统战关系,1939年1月,吴璋和吴拯黎退出政工队。为了继续协助吴山民抓好义乌的工作,吴璋仍留在义乌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党内仍任县委委员、宣传部部长之职,8月改任统战部部长。他不但继续做吴山民的工作,也做国民党义乌县党部书记等人的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战。
抗战前半期,吴璋始终关注椒峰小学,他离开政工队以后,更是对椒峰小学倾注了心血。从椒峰小学出来的学生,许多都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革命战争中各条战线的骨干。
据介绍,椒峰小学旧址位于吴店南平村学生巷21号,现为吴店中心小学。
献身于革命的事业
1940年初的一天傍晚,吴璋从担架上搀扶出一个身体虚弱、肚子大大的女同志,住进教师寝室。她,就是义西区委书记高蕙华(高钺征)同志。由于前线局势紧张,县委召开了撤退会议,吴璋负责掩护。吴璋毫不迟疑地承担了这一最棘手的任务,给她雇了担架,从县城护送到吴店,并安排了人手照顾她的生活。
为了保存力量,党组织决定调吴璋去皖南新四军工作。正在这时,辗转送来了1940年1月党中央发表的《克服投降危险,力争时局好转》及2月1日毛主席在延安民众讨汪大会上的讲演《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和大会通电《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等文件传单。为了动员人民,力争时局好转,在县委直接领导和吴璋同志具体组织下,以吴店为中心的各抗日群众团体的抗日活动相当活跃,办民校、出墙报、贴标语、撒传单,宣传抗日救国,特别是各地普遍寄发和张贴毛主席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春去夏来,吴璋准备北上。他拿出自己收藏了几年的手枪,决定将枪交给党组织,让它发挥作用。1942年5月,金、义、浦、兰等县沦陷后,党决定以金东、义西为中心开展革命撤退武装斗争,开创抗日根据地。而吴璋留下的那支手枪,也成了武装第八大队的第一批武器之一。
踏上新的征途时,吴璋表示:“我决心为党的奋斗到底,为人民事业牺牲,流我最后一滴血……”
吴璋经兰溪、淳安来到驻扎在屯溪近旁岩寺的新四军军部报到后,即到设在泾县丁家山的东南局党训班学习。从此,他改名吴子昂。三个月培训结束后,吴璋和黎野民、陆学斌三人共同负责率领一个11人的干部小组北撤到繁昌,先在繁昌县委工作,同年12月渡江到无为县,参加了无为、巢县、含山、和县四县联合办事处工作,吴璋担任办事处主任,组织群众,开展武装斗争。
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国共形势更为恶化。吴璋等11人干部小组随挺进团行动,准备到大别山打游击。队伍行进途中不断遭到敌人袭击,在潜山与岳西交界处的朱家园,被敌人包围。在突围中,吴璋的一条腿被打断,个性刚烈的吴璋强忍着剧痛,视死如归,痛斥包围上来的国民党顽军是“民族败类”“千古罪人”。罪恶的刺刀顷刻指向其身躯,飞溅血雨中,一个坚贞顽强的生命倒下了。
“吴璋是个不怕死的人,为抗日救国运动呕心沥血,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说起吴璋壮烈牺牲的场景,吴琅忠不由低头沉默了一会。
在吴璋后人家中,记者见到《革命烈士证明书》,上面写着:吴璧璋同志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落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1983年3月13日。
英烈们的高贵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英雄们的浩然正气将长留世间,我们将永远缅怀他们!
吴璋为了党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像他这样的是千千万万,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人民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