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樟生在门板上找到木蜂留下的一个个小洞。
中国义乌网6月16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王佳丽)“你们看,这些木屑就是木蜂筑巢时留下的痕迹,被蛀了这么多洞,真的心疼啊。”6月15日大早,家住赤岸镇雅端村的77岁老人陈樟生再次来到了村文化礼堂。沿着礼堂内的木质门板和墙板细细观察,无数个突兀的木洞令人震惊,老人说,这就是木蜂留下的痕迹。前段时间,老人自己默默买药除蜂,为村里解决了这件难事,但直到木蜂被全部清除干净,村民们才知道这是陈樟生做的。
“陈大伯默默做好事很多年了,我们都很尊敬他。”“他做了什么事从来不会挂在嘴边,也不要报酬,是个很暖心的人。”“雷锋是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陈樟生是入党55年,好事做了一村子。”……一直以来,村民们对陈樟生的评价很高,不是因为他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而是他事无巨细、默默无闻地付出,哪怕一件小事,也足以温暖每个人的心。
“村里的事,就是我的事”
雅端村文化礼堂的木蜂泛滥成灾,早在今年4月,陈樟生就发现了。当时,为了不引起恐慌,他自己默默买了杀虫药,调好比例,在人少的时候进入文化礼堂喷药。“当时,药喷上去,木蜂就像雨点一样掉下来。”陈樟生说。到了5月份,为了确保效果,陈樟生再次过来除蜂,目前已经基本除完。
“陈大伯做了好事从来不说,有一次亲眼见他背着农药喷桶走出文化礼堂,我们才知道他主动来打药。”雅端村党支部书记陈步青表示。而此前,村干部也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将此事汇报给相关部门,没想到陈樟生默默就给解决了。
“村里的事,就是我的事。”陈樟生说。其实,这并不是陈樟生第一次为村里做好事。去年疫情期间,他拿了一笔私房钱,跑到镇上去捐款,为疫情防控工作做了小小的贡献。此外,村里有低保户6户,为了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帮助,陈樟生还自己花钱请村里代办员外出买食材,然后分发给村里的低保户。
点滴善心浇灌每一个角落
陈樟生这个名字,村里的晚辈们可能不太清楚,但“陈大伯”这个称呼却是响亮的。早在1966年,陈樟生便入了党,当时他才22岁。那个年代,雅端村还没喝上自来水,村民们都要自己去井里抢着挑水喝,陈樟生总是在半夜没人的时候去挑水。邻居有位孤寡老人叫王珠兰,70多岁,见不得老人吃苦,陈樟生默默为其挑水、挑粪,一干就是十几年,直到王珠兰去世。
帮助双目失明的村民陈汝田种田、两次奋不顾身为村民灭火……年轻时的陈樟生就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要开设一家代销店,陈樟生受群众推选,获得全票通过,顺利开启了供销社的工作生涯。在那个交通极不便的年代,村里几千人的生活用品都是陈樟生用手推车运回来的。因为卖的东西物美价廉,且为人和善大方,就连隔壁村的村民都排队来陈樟生这里买物品。后来,由于分田到户,农村化肥紧缺,陈樟生千方百计寻找肥源,从金华化肥厂运回50吨钛铵,为雅端村社员丰产丰收作出巨大贡献。那时村里交通不便,他用自己店里进货的三轮车义务接送村里多名老人到佛堂医院看病……
前几日,陈樟生见村池塘前的必经之路被新长出来的杂草覆盖,他二话不说,拿起农具就往池塘边走,没多久,他就清出了一条干净、清爽的田间小道。“这条路,每年都是他除草,也没有人知道,但他就是很乐意做这些。”陈樟生妻子说。
前段时间,陈樟生坐公交车前往城里看女儿,随手便带了一大包口罩去,一问才知,是为了给需要的人提供口罩。
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有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陈樟生的小小善举,在每一位受助人心中,种下了乐于助人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