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岗活动
就业创业沙龙
“要用好就业政策红利,确保政策惠及不留空白。”在近日举行的就业帮扶工作培训会上,义乌市就业创业管理服务中心相关科室负责人对全市就业窗口经办人员、重点群体调查帮扶人员进行就业创业相关补贴政策培训,并对重点群体公共就业服务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义乌市人社局围绕就业服务“更全面、更精准、更高效”,积极开展“平台聚力”“就业扶贫”“数字赋能”等“三大行动”,通过延伸服务触角、拓宽服务渠道,促进就近就地就业。
平台聚力:公共服务城乡共享
近年来,市人社局着力完善市、镇(街)、村(社)三级联动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制定《义乌市公共就业服务规范》,颗粒化梳理30项公共就业服务项目及流程。同时,加强人员配备,强化业务指导和队伍建设,推进公共就业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确保公共就业服务覆盖全市城乡劳动者。
除了建设“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市人社局还积极打造“共享员工”平台、“人力资源交流服务平台”,通过平台聚力,为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牵线搭桥,提升就业服务覆盖面。
与此同时,义乌市还创新开展“线上+线下”人力资源交流服务平台建设:线下,常态化举办就业推介会、专场招聘会;线上,创新开展“直播带岗”活动。其中,在“义乌人才网”平台创建劳务协作暨重点企业招工专区,推动企业用工信息的及时收集和发布,做实“劳企对接”双向服务。今年以来,义乌市共举办“留在义乌”“电商人才”等4场“直播带岗”活动,吸引150余万人次观看,4500余人成功“云应聘”。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8月份,义乌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4035人,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20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3%。
就业扶贫:一个都不能落下
赤岸镇某村的王女士夫妇有智力残疾,儿子正在上小学,生活十分艰难。村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获悉情况后,及时在村里开发了公益性岗位,并为王女士介绍周边零工和手工活计。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全市共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低收入家庭劳动力249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89.21万元。
就业脱贫,“一个都不能落下”。目前,义乌市建立了完备的就业帮扶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构建了以镇街为主、部门协作的帮扶机制,确保就业援助服务到村、到户、到人。在进一步规范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的同时,义乌市还建立了就业困难人员退出机制,及时更新低收入家庭人员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定期上门排查开展精准帮扶,并按需求对其进行岗位推介、就创业指导和培训,促进其就业创业。
义乌市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真金白银”助力就业帮扶。相关统计表明,今年以来,义乌市共为企业发放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社保补贴940人270.77万元,为重点群体409人发放社保补贴178.87万元。
数字赋能:就业创业在身边
家住鸡鸣山社区的楼女士最近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她打开手机客户端中的未来社区“就业通”应用,里面的就业创业服务信息一应俱全,这让她很是惊喜。
今年,市人社局大力拓展社区“智慧就业”服务,探索形成以社区为单元的全周期就业创业服务链,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社区就业创业服务。
“我们依托‘浙里办’APP平台,打造了未来社区‘就业通’就业创业场景应用,通过该平台搭建人岗适配、政策智享、创新提升、管理高效的就创业应用场景。”据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义乌市前期谋划建立了全市“人力资源数据库”,整合公安、教育等20多个部门的40多项数据,主动发现社区居民的政策及服务需求,从而实现“智配服务”。同时,围绕社区居民就业前、就业中、退休后的相关需求,开发了“我要就业”“我要创业”“我要服务”“我要退休”四个场景,通过政策流程优化、业务规则重塑,不断拓展全链条就业空间。
目前,义乌市已在鸡鸣山社区开展“未来社区”试点,除了线上应用,线下也创建公共就业服务与创业服务两大场景。通过“线上”未来社区“就业通”平台和“线下”就创业场景的有机结合,让社区居民充分感受“就业创业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