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中午来吧,下午还有个碰头会……”12月9日,终于空出中午“档期”的方建新接受采访,向记者讲述“小商品数字自贸应用”项目的改革攻坚历程。
方建新是义乌市商务局市场采购中心主任。3个月前,义乌成立小商品数字自贸应用改革专班,他成为其中一员。该专班由商务局和商城集团骨干力量组成,围绕世界小商品之都“五大自由”便利化改革,重点探索在市场采购1.0版解决小商品自由贸易“有通道”的基础上,从采购交易、物流履约、金融结算、政府监管等维度设计多跨场景、系统集成,打造小商品数字自贸应用,实现小商品贸易全链路、全场景、全业态数字化,从“通得快”向“管得住、通得快、可溯源、服务好”迭代升级,为全国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全球贸易提供义乌样板。
“大场景”找“小切口”
新赛道上再造竞争新优势
义乌以市场而兴、因市场而名。2014年,作为国贸改革试点的核心成果,义乌首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让小商品实现“通得快”。这项全新的贸易方式管用有效,义乌出口贸易连年高速增长,去年进出口总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其中约80%通过“市场采购”出口。目前,该方式已在全国31个城市复制推广,为我国外贸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我们围绕市场采购做加法,改革一直没有停步。”方建新说,义乌吃到改革红利,更有不进则退的紧迫感。“在大众贸易数字化、自由化、全球化趋势下,义乌打造这个自贸应用,既是应对全球疫情、市场转型、冻卡问题等的需要,也是再造竞争优势始终勇立潮头的必然选择。”
在新赛道上怎么跑?数字化牵引锚定市场采购2.0版的航向,但小商品贸易涉及交易、物流、报关、金融、监管等多个环节,千头万绪,百端待举。如何在“大场景”中找准“小切口”,成为专班成立之初要破的第一道难关。
“那段时间我们频繁开会讨论到深夜,从打通贸易链、升级监管链、拓展价值链着手,用数字化改革话语体系重新梳理需求、再造流程。”在无数次激烈的思想对碰中,专班初步厘清思路。“此前搭建的义乌市场采购联网信息平台主要解决关汇税等治理和数据归集,今年推出的组货人制度实现国际货运数字化归集,而最前端的采购数据如何真实有效获取成为能否实现‘四单对碰’,推动市场采购更加规范健康发展的关键。”
找到症结才能对症下药。采购商注册已超120万的Chinagoods(义乌小商品城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为采购端实现数字化提供了基础,与市场采购联网信息平台对接,“1+1”形成全新的小商品自由贸易数字应用集成平台,改革的顶层设计雏形初显。
“3个字”到“12个字”
管不管用市场说了算
有别于政务领域改革,小商品数字自贸应用自带市场基因。“设计的应用场景是不是管用有效,我们必须用商业逻辑来思考,由市场来检验成效。这个转变过程很痛苦,一子落错可能满盘皆输。”对方建新和专班的同事而言,相比“白加黑”“5+2”连轴转,心理压力更大。
为尽可能减少试错成本、提升改革效率,专班数百名工作人员走访成千上万家市场商户、外贸公司等各类贸易主体,形成一份厚重翔实的调研报告,为完善顶层设计、构建应用场景提供支撑。
“市场的需求不断在变化提升,系统的支持要同步跟进,地推的团队要不断拓展新客户,工作思路也要适时优化。这个过程工作繁杂,时效性要求也很高,市里盯得很紧。”这段时间,专班成员、商城集团大数据公司副总经理杨波满嘴起泡,一直带病上岗。但他不敢歇也不能歇,哪怕前些天孩子发烧住院,他都抽不开身去探望。
从“通得快”升级到“管得住、通得快、可溯源、服务好”,背后涉及商户、银行、监管等16类主体。“我们重点聚焦中小微主体痛点、堵点,梳理出141项需求清单,构建交易、履约、金融、监管四大小商品贸易数字全链路场景、28项子应用,形成21项改革清单。”杨波说,“每个数据背后都是一大堆工作,大家都这么拼,忙到晚上九十点钟是常态,到凌晨一两点钟也不稀奇。
不真刀实枪拿出硬核成果都对不起自己!”采访间隙,他的电话、微信不断,随时要在电脑上做修正。
专班设在商城集团8楼,这里是整栋楼每天最晚熄灯的。“每个人都是满负荷运转,问题不断涌现,就要反复修改完善验证。”杨波指着电脑上的某项应用场景苦笑,“你看到的只有这短短4行字,我们为此可能要忙40天。”
从“盆景”到“森林”
让市场主体更有获得感
贯通政府侧关汇税等8部门、汇聚企业侧19个系统、打通服务侧29条通道、制定组货人制度等8项配套政策,最终集成小商品自贸应用“数字驾驶舱”。目前,数字自贸应用“1+4+28”的总体架构已初步成形,采购宝等部分子应用正在落地试运行。
作为一大标志性应用场景,意在打通交易数据的“采购宝”11月12日上线试运行。“我们经过一个多月调研攻坚,与商务、出入境等部门多跨协同,接入商友卡、信用管理等联网平台推出采购宝。外贸公司可在这个应用上数字化便利下单、随时跟单。贸易数据真实显化后,就能构建外商画像,后续监管、金融订舱等服务有据可依,实现贸易赋能。”杨波说,得益于义乌多年形成的高效改革环境,部门之间数据共建共享共用,跨部门协同顺畅、人员技术支撑有力,应用场景开发不难,难的是如何提高市场接受度。
长期以来,义乌市场已形成约定俗成的交易习惯和贸易链路,要让外贸公司打消对信息安全和税收等顾虑,接受一种全新交易方式,既需要政府引导,更需要素赋能、系统优化。“市场主体需求很明确,改革的出发点和目的就是要让交易双方都更有获得感。”为此,杨波带着专班人员一遍遍回访贸易主体,根据他们的诉求不断完善、优化应用,引导其改变传统交易习惯。
改革成不成功,市场自然会给出答案。以采购宝为例,上线20余天,已有35家外贸企业注册认证,累计完成下单259笔,显化真实贸易额超8000万元。
“单个应用只能是‘盆景’,我们更希望孕育出一片‘森林’,形成一个数字贸易新生态。这不仅是深化国贸改革、打造数字自贸区的内在需求,也是义乌第六代市场迭代升级的方向。”杨波表示,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协同推进,工作专班虽然才奋战3个月,但义乌在这条改革路上已奔跑多年。
从“一码贯通”到“一掌打通贸易链”,让中小微企业参与全球贸易变得更简单安全,小商品自贸应用数字化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国试点、重任千钧。参与其中的改革者不敢有丝毫懈怠。为此,就像方建新连走带跑赶去开会的那一抹身影,他们只有不停地向前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