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植新在大棚内掐去菜苗枯黄的藤蔓。
雨水过后,天气回暖,正是春耕备耕的好时节。这些天,全市各地拉开了春耕生产的序幕,一幅忙碌的春耕备耕画卷徐徐展开。
昨日上午,在佛堂镇东山村的蔬菜大棚,62岁的菜农余植新正忙着给自家的菜苗进行“体检”。蔬菜大棚内,一畦畦清爽翠绿的蔬菜幼苗长势喜人。
“前面那个大棚里的青菜已可以上市,这里交通方便,早春的蔬菜销路很好,我要抓紧时间购买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为下一茬蔬菜种植做好准备。”余植新告诉记者,他家有12个温室大棚,主要以种植南瓜、茄子等作物为主。每年他家的蔬菜刚上市,就被农批市场的经销商争先订购。
在义亭镇的农田里,农户们正在对小麦田进行开渠排水。“今年打算把温室育秧弄好,下半年买几台机插机器,朝着降低种粮成本、出高产这方面去努力。”对于新一年的丰收,种粮大户冯泽宝信心满满。今年,他增加了500亩的粮食种植面积,为了增产提效,不仅引进了4至5种新的早稻品种,还增加了机插播种机等新科技农具,邀请省农业专家指导,准备打造义乌市首个温室智能育秧基地。
近年来,随着新型农业机械的引入和推广,农机作业效率不断提高,农户们切实感受到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好处,铆足劲儿下好春耕“先手棋”。记者在廿三里飞扬农机合作社的设备间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水稻直播机、插秧机等农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准备。
“得益于‘非粮化’整治,今年我们的种植面积预计达到1万亩左右,于是紧急加购两台施肥的无人机,目前已经把春耕备耕需要的农资、机械都准备到位了。”飞扬农机合作社负责人虞东红介绍,去年,飞扬农机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共8700亩,为合作社带来收入130万元左右,今年合作社还引进了新品种的水稻和一系列智能化的设备。值得一提的是,为带动农民增产增收,今年合作社还增加了稻作文化教育研学基地,将研学带进田间,推动研学教育与农业高质量现代化不断融合、互促发展。
“前段时间受寒潮影响,雨水偏多,可以抬高幼苗种植地势,种上滴灌苗木,控制根系温度,保证排水畅通,以此保证幼苗存活率。”在义乌市瀚雯家庭农场,农技人员建议负责人钱红群延迟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并讲解如何防止病虫害。
连日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农机、畜牧等部门的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根据农民需求,到田间地头“把脉问诊”。除了现场指导春耕备耕,还充分利用微信、“党建+单元”作战群等新媒体矩阵,及时发布各类春耕生产信息,线上为农户指导春耕生产技术要点,为全市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据对大户的种植意向调查,今年全市大户粮食种植面积预计达12.57万亩,比2021年增幅15.6%。我市今年小麦预计面积1.85万亩,比去年的1.48万亩增25%。当前,我市肥料、农药供应充足,种子、人工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