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7月8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陈洋波 实习生 陈汉平)他叫李金良,在部队时曾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中国维和警察和平勋章。回到地方后,他进入义乌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过硬的警政业务素质,雷厉风行战斗作风,让他成了一名边防警长。
从边防战士到移民管理警察,从警19年来,他在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扎根奉献,以无限的忠诚和骄人的业绩,践行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初心,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脚印。
百分百零差错
一枚验讫章的师徒传承
“你看这里,0018,这个编号之前就是我师父的。”李金良一边展示着他留存的章印,一边说,在挑验讫章的时候,他并不知道他师父用的是这个编号。
2019年,李金良来到义乌边防站工作。当时,他跟的师父叫洪超,当时是义乌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百分百零差错”检查员。洪超是一名“90”后,李金良却是一名“80”后。“李金良很优秀,能当他的师父,我真的感到很荣幸。”洪超告诉记者,虽然李金良的年纪比他大,但是他在业务学习上一点都不含糊,完全没有“老前辈”的架子。
凭着这份认真劲,李金良不仅继承了师父的印章,也继承了他的“荣誉称号”。当检查员到现在,李金良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观察排队旅客、核对身份信息、询问相关问题……工作中,李金良总是有板有眼地做好每一个环节。常年在一线工作,也让李金良拥有了一双“火眼金睛”。
今年4月,李金良正常执勤时遇到一位旅客。“当时,看他在排队的时候,神情就不是很自然。”李金良说,等到问他问题时,他时而挠头、时而搓手,神色更不自然了。经过李金良多方询问,果然发现这个人有问题,当即便进行了劝返。
“我手中握着的,不仅仅是一枚小小的印章,还有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信任与荣誉。”李金良嘴里这么说,实际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记录军营生活
维和警察的“御用摄影师”
时间回到2016年,在中国第四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有这样一名特殊的队员——白天,在凛冽寒风或大雪纷飞的训练中,他汗流浃背地与其他队员们一起射击、攀爬、匍匐前进,间隙中他会拿出照相机,拍下队员的训练细节;晚上,当众人都休息后,他静静地打开台灯和电脑,开始忙着修片……
这个人就是李金良,防暴队的首席摄影师兼战斗员。“用镜头珍藏大家共同的维和时光。”记录下军营中的“小人物”和“大人生”,是李金良的梦想。“从难、从严、从高”训练和艰苦奋斗是这支维和部队必须面对的挑战。每天高强度的训练让队员的生理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压力。针对集训期间“闭环式”管理,队员几乎与外界隔绝的情况,李金良拿起熟悉的摄像机和照相机,一边坚持训练,一边用镜头记录着队员生活的精彩瞬间。
为了抓拍精彩镜头,李金良必须时刻准备好照相机,有时需提前等待在最佳地点。为了捕捉瞬间的精彩,在零下十摄氏度的气温中,李金良坚持空手上阵,付出的代价就是双手长满了冻疮。
队员们常说,李金良的眼袋总是肿的、眼圈总是黑的。“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这是队员训练时常喊的一句口号,用在李金良身上再恰当不过。有名队员给李金良留言说:“维和集训开始之前,我的父母亲一直对我参加维和比较担心,怕我吃不了苦,但当我把集训的照片发给他们的时候,他们一下子放下了心。”
用心用情捕捉
脱贫攻坚的时代记录者
去年6月,李金良受国家移民管理局指派,为定点帮扶的党龄满50年老党员逐户上门义务拍摄“我和党旗合影”主题照片。他每日往返山区老党员家中拍摄照片,整个拍摄持续整整1周,跋山涉水1800多公里,为9个行政村108名老党员上门服务。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去拍一个百岁老人的照片。”回忆起自己远赴广西三江为老党员拍照的情景,李金良至今还记忆犹新。李金良告诉记者,老人是个苗族阿达,当时已经有102岁了,住在一个很偏远的小乡村里。老人得知他要来拍照,一大早就起来在门口等。她一辈子都没见过相机,更没有一张好好的照片。听着老奶奶的话,李金良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
2020年,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国家移民管理局成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定点帮扶单位。去年5月,浙江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民警,前去当时的贫困山村——当地洋溪乡支教。殷殷陪伴和点点爱心汇聚暖流,温暖乡村留守儿童求学路。在这过程中,李金良也用他手里的相机,记录下了一幕幕温馨的画面。
此外,李金良还策划承办“情系三江,浙边有爱”广西三江县农特产品“千人网红直播带货”扶贫助农大赛,积极创新实践“电商+扶贫”模式,吸引了义乌各行业二十余家单位、企业和机构无偿参与支持,筹集各类物资价值逾100余万元。
就这样,李金良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下了脱贫攻坚道路上的点点滴滴。虽然无法绘就脱贫画卷的“全景图”,但他一直用心用情捕捉扶贫道路上温暖人心的每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