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龚书弘 正文

义观察 | 疫情下的义乌餐饮行业生存调查:一场不在慌乱中驻足的“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 2022-07-08 10:16:18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实习生 江南 记者 龚书弘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7月8日讯(实习生 江南 记者 龚书弘 编辑 童晓)熹微的晨光刚刚叫醒枝头的雀儿,义乌城区街头的早餐铺子,昏黄的灯光已然亮了许久。

  “隔壁的推拿店面、对面的沙龙店面……开了关,关了又开,已经换了好几家老板,而对于我们这样的‘刚需’,疫情三年困难不少,但都坚持下来了,还是一切照旧。”不到6时,义乌丹溪北路上的“张记小笼生煎”店内,腾腾热气从两位师傅所在的窗口滚滚涌出。

  她们为记者指了指沿街几家卷帘门上写着“转让”的小店,然后转身忙碌在烟雾氤氲的炽热中,以熟悉的美味唤醒食客们的味蕾。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各行各业或多或少面临压力。以堂食流量为主的餐饮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诸多挑战。

  自然的法则尽管严厉,义乌不少餐饮店仍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一次次爬起,有力地跳动着。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前,烟火的炙热与人情的温度融化了疫情的冷酷。

  7月5日前后,记者走上街头、穿过巷口,感受着这份熟悉的烟火气,更深入感知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坚持。令人欣喜的是,在走访义乌市多家餐饮店后,记者看到了餐饮从业者这两年来与食客们的温暖故事,看尽了疫情的宏大叙事背后令人动容的细节,看见了义乌餐饮业的心脏被刺激后依旧流淌着热血,张扬着活力。

  晨曦中的约定——

  早餐店刚需支撑老客不吝相守

  特殊时期下,餐饮店大多暂停了堂食,甚至长时间通过暂停营业来减少亏损。疫情形势趋缓后,客流已慢慢回升,最先感知“春江水暖”的正是作为刚需的早餐。

  在张记小笼生煎,记者注意到,并不是真的“一切照旧”,“客流量起码减少了1/3,都是老客为主。”来自苏州的老板娘为记者大致估算了一番。谈及外卖,她连连摇头,“很多人不喜欢打包的早餐,生煎底部会软掉,粥容易变凉,客人们大都不愿意吃。”

  不过,回想起防控政策最严的那段时间,老板娘表现出了内心的知足。她说,那阵子她家算是幸运的,收到了隔离酒店的订货通知,也算在疫情紧张的时期有了一笔还算稳定的收入。

  得益于义乌防疫得当,“小门”逐渐打开,客人慢慢回来了。“这里的味道很不错,”采访中,邻桌的食客用调羹搅动着碗里的粥,点头应和着,“我就住在这后面,基本每个早上都往包子铺跑。”老客们一如既往的给力支持,无疑在特殊时期成为像张记小笼生煎这样的小餐馆最有力的支撑。

  记者还发现,食客们用餐结束几乎“光盘”,剩下的也会打包带走,一些客人还会简单将餐具收拾好,将残渣统一丢进垃圾桶,用餐之中依旧劲吹文明之风。

  不过,包子油条生意回暖,面包咖啡却显得有些乏力,这与疫情让食客们“手头变紧”有些关系。“疫情期间我们活动力度越来越大,但效果很有限。”在义乌新马路上的一家面包店的营业员看来,店内的各式面包曾是市民“高配版”的早餐,但如今的竞争力着实不如油条豆浆来得实在,“不担心是假的,但总会好起来的,目前我们调整了经营模式,先减少了上午的面包制作,后面再根据客户需求不断调整。”

  逆境里的温存——

  私厨馆逆境自救食客投桃报李

  晌午时分,周女士与女儿一下车,便急忙逃离灼热的街道,钻进义乌北苑的一家私房菜馆。

  “就是这个味道。”母女二人在尝了店内的农家小炒肉后对视一眼。在记者的追问下,她们分享了“这个味道”背后的故事,“疫情刚暴发的那个冬天,阿姨(菜馆老板娘)敲开我们家的门,给我们送了一盘农家小炒肉。”女孩用拇指与食指比出一个巴掌大小的圆。

  2020年初,义乌北苑街道大部分餐馆自大年三十起暂停营业。据当地居民反映,那段时间常能在周边小区看见一位阿姨,端着一方宽大的桌盘,上面摆满了丰盛的菜品。正月的寒风中,她不断往返在自家菜馆与万家灯火之中。

  她是北苑街道“甲老大私厨”的老板娘。

  2020年以前,该店的生意状况一直比较一般,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给夫妻二人泼下一盆冷水。“当时我们歇业了整整一个半月。”在一片沉寂中,店主冷阳阳在众多邻店纷纷放下卷帘门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为当时尚未封控的小区送去自家的手艺,一干就是近两个月。

  待3月份重新开业后,店内生意状况开始有了一些起色。随着疫情好转,店内的客流更是让夫妻俩颇感意外。和周女士一样,不少居民曾在那段疫情最艰难的时期被美味的“上门菜肴”热情款待,更有多人虽未曾尝过菜品,也被她们的坚持与真诚触动,特此前来光顾,夫妻俩热心肠的故事也口口相传,成为佳话。

  如今,客流回暖后冷阳阳又做了一个决定,生意再好也将不请其他厨师,继续由自己掌勺,“一方面能够控制成本,应对各种风险,另一方面能够把控味道,只要还有人愿意吃我做的菜,我就会一直亲力亲为,不辜负每一位客人。”

  曾经夫妻俩在寒冬的走街串巷,换来如今的八方来客,人情味与烟火气得到了融合,义乌这座城市的活力与温度也尽显无疑。

  夜幕下的破例——

  夜市摊夹缝求生解封后享受狂欢

  有别于更显“刚需”的早餐店与菜馆,疫情下的夜市作为“娱乐担当”与餐饮经济的补充,往往作为防疫政策是否大幅放开的“风向标”。

  三挺路,这条被义乌人称之为“夜”江湖的网红美食街,近年来就在“满满当当”与“空空荡荡”间反复横跳。

  记者发现,在许多人眼中,纸碗里承载的不仅仅是一顿晚餐或夜宵,更是一种象征,是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后自在与惬意的来源。勺筷交错间,一切皆云淡风轻。

  “很多时候,都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出来摆摊了,得趁今天多卖些。”刚过晚上7点,手打虾滑摊主的叫卖尤为卖力,几波疫情的不确定性,让他最为确定的唯有“且卖且珍惜”。采访中,摊主们纷纷表示,长时间停业不仅会让他们失去收入来源,有时候还需要面对新鲜食材腐败带来的损失。

  记者注意到,现在三挺路夜市的营业时间是每日17:00-24:00,但不少人反映这个区间开始发生了变化。“有的摊主下午4点出头便已就位,过了0点更有不少摊主‘赖着不走’。”这一点,作为夜市管理方的安保人员——陈大叔最有感触,赖着不走的不只有摊主们。夜市每回解封,新老食客们总能第一时间把这条街堵得水泄不通,直至凌晨1点也不愿离去。甚至让人觉得短暂的封锁催化了消费者与夜市之间的感情。

  对此,陈大叔坦言,封控时期每一位摊主的困难与消费者的需求他们也表示理解,因此即便超时经营会给他们安保工作增加工作量,但大家心照不宣,相互理解后经营情况还是十分有序的。

  烟消疫散,烟火气正归来,经营者的坚持、消费者的守候、管理者的包容一直都在。

  一早一晚,一箪一食,义乌数以万计的餐饮店未在慌乱中驻足,街头巷尾的餐馆内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一场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奔赴”,相互给予彼此幸福感、归属感,与此同时也折射出这座城市经济的韧性与生生不息。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