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陈佳琪 正文

寻迹义乌改革火种 地大学子三下乡访故里、思来路、绘前程

发布时间: 2022-08-31 15:56:17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陈佳琪 通讯员 陈城 翁方 陈心晏 编辑 童荟颖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8月31日讯(记者 陈佳琪 通讯员 陈城 翁方 陈心晏 编辑 童荟颖)2022年暑期,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义行天下”综合实践团队的五位学子回到家乡义乌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地大学子先后来到了《共产党宣言》首译地分水塘村陈望道故居、东叶村施复亮故居、神坛村冯雪峰故居等地,实地感受义乌的重要历史文化和发展变化,在实践中用镜头和笔触重温百年党史,寻找改革火种,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

  追随着历史的足迹,实践团队首站来到分水塘村——《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的诞生地。问起为什么当时陈望道承担了翻译《共产党宣言》这一重大使命?陈望道先生的堂侄女陈华仙说:“陈望道先后在欧美和日本留学,因为翻译共产党宣言必须要懂两门外语以上,他是语言学家,所以翻译的任务就是非他莫属了。”陈望道在日本留学时,就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和早期的社会主义,回到中国又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这些条件更使得陈望道成为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不二人选。作为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如今分水塘村正在铺展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金华和义乌交界处异峰突起,那就是著名诗人曾经讴歌过的双尖山,在这山脚下,过了大堰河,在源东乡的东叶村,曾孕育了一个民主革命之家——中国共产党组织发起人、团中央第一任书记、民建创始人之一、民主革命战士施复亮。于是第二站实践团队来到了施复亮的故居,参观了施复亮的书房、卧室,寻找了施复亮同童年常饮的清泉古井,走过了通往施复亮、施光南父子墓地的怀先步道,了解施复亮的革命事迹,慢慢揭开了这个民主革命之家的光辉面貌。下午,走访了位于赤岸镇的神坛村——冯雪峰故居所在地,故居的门口立有胡耀邦题写的“回忆雪峰”石碑,踏进门槛映入眼帘的是冯雪峰的雕像,神态自若。“我觉得我的工作是神圣的,担任讲解员的这四年收获不少。这四年,财富上的收入减少了,但是精神上的财富却大大增多了。”冯雪峰的侄孙女、冯雪峰故居讲解员、雪峰宣讲团副团长冯小花这样感慨。神坛村不仅要做到财富共富,还要做到文化共富,更要做到精神共富。

  第三站,实践团队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对市场商户、商位管理办公室、义乌几代小商品市场的迭代以及近十年中国义乌小商品城的市场运行与发展情况做了采访调查。通过走访了数十家商铺了解到,在国际商贸城二区里的商户大多已经营所在商铺十几年,见证了义乌市场从实施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以来的高质量发展。

  隔日,实践团队来到义乌西站的铁路口岸——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始发站,参观了货物堆场及陆港集团的党建楼。对于疫情以来,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发运情况,工作人员介绍说:“到现在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货运量反而是逆势增长的。义新欧班列源源不断为中欧中亚输送重要物资,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国家的抗疫合作,成为各国携手抗击疫情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了义乌温度和义乌担当。”

  最后一站,实践团队来到了七一村,向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七一村党委书记何德兴了解学习乡村振兴的实践和蓝图。“中国的共同富裕关键在于农村,”何德兴说。他二十五年如一日,全身心扑在乡村的事业发展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村党组织书记的使命担当。

  
编辑: 童荟颖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