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2月27日讯(记者 蒋守洋 编辑 童荟颖)“您好,义乌120”“电话请注意接听,马上给您安排车”……深夜,义乌市急救中心电话呼叫声此起彼伏,调度员们不停地接听着市民来电。电话那头,市民接听到的坐席声中许多不是沙哑,就是浓重的鼻音,还带着阵阵咳声。
受天气及新冠疫情影响,这段时间,义乌市急救中心格外繁忙。“近期,120急救热线呼叫量一直处于高位运行。”义乌市急救中心副主任何丽佳告诉记者,现在每天的电话接听量是日常的两倍甚至三倍,最高一天全市24小时呼入量达1047余个。许多工作人员都是带病坚持在岗。
“需要急救的电话约有6-7成左右,另外是咨询等电话,但其中也有一些经核实研判可以自行前往医院就诊的非急危重症患者希望通过120实现快速看病。急危重症的我们肯定第一时间派车,但因为疫情,全市救护车辆基本处于超负荷的紧张状态,响应时间有可能需要更久一点。”何丽佳说,120急救电话主要为救治危重症患者而设立,如果大量的非急救需求占用了急救资源,就会挤占真正需要急救的急危重症病人救治力量,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记者了解到,为了最快接起每一通120来电,市急救中心克服困难,坐席数量由原来的9个扩大至12个,增加20路IP电话,并随着呼救量的变化动态调整受理席数量,全力以赴保障生命线畅通。
“我们是24小时上班的,最近出车比较频繁,基本上一小时一趟,工作强度大幅度提升,相当于平常工作量的四倍,睡眠也都在车上,断断续续可能都不到三四个小时,跟我同车的医生现在发烧39度也在带病上班。”120廿三里站点驾驶员虞晨阳说,目前120同事,无论医生、护士、驾驶员、调度员许多都是带病在岗状态,有些站点会出现一车3人,医生、护士、驾驶员同时发热,还在坚持急救。
“网上段子‘38.5度的救护车司机载着39.5度的医生与39度的护士接回一个发烧38度的青壮年病人’就在眼前。特殊时期请尽量把急救车让于真正危重有需要的病人!这个确实是真实的工作状态。”面前一碗刚倒上开水的泡面,义乌市中心医院院前急救医生袁虎带着“刀片嗓”刚坐下说了两句话,救护车的鸣笛声又再次响起。袁虎就与同事们急促的上车出发了。
待袁虎再次回到办公室,泡面都已经凉了。“秋冬季节天气变化大,急救的主要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心梗,脑中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当下特殊时期,很多有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如果高热,身体吃不消了,就容易出现各种心肺脑功能下降,导致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晕厥、昏迷等,还有一部分是5岁以下婴幼儿,因为发烧,会出现高热惊厥,全身抽搐,都需要我们出车去急救。”袁虎说。
前两天,就有一个急救出车,家人发现老人突然昏迷,呼唤不应,马上拨打了120。救护车赶到现场时发现这个老人呈深昏迷状态,因为老人以前有过脑中风病史,这次家里人同样认为他是脑中风。袁虎通过检查发现老人神经系统、体征正常,但全身湿冷,研判可能不是中风。在询问了病史后了解到老人有糖尿病史,前几天发烧基本没吃东西,又吃了降血糖药,判断可能是因为低血糖性昏迷。救护人员使用救护车上的血糖仪快速检测即时血糖后发现老人当时的血糖只有2.3,于是马上在老人家里给他开通静脉通路补了高糖,并补充葡萄糖,很快老人就苏醒了过来。“从到达现场到及时诊断,再让老人复苏,前后十分钟左右,老人和家属都非常感激我们的快速准确急救,每成功救助一位患者也都会让我们感到很欣慰。”袁虎刚说完,又马上起身,一边急急地说着“不好意思,又有急救任务了,我先出车。”一转身就登上救护车消失在了夜幕里……
“目前全市17个急救站点值班车全天候运行,根据每日出车量逐步启用备用车,急救人员全力以赴保障市民医疗急救服务需求。”义乌市急救中心主任吴婵娟表示,面对院前急救工作的压力,急救中心将做好应急人员储备,争分夺秒为患者架起生命的桥梁。
同时,吴婵娟也提醒广大市民,由于120接线员非临床医生,新冠肺炎相关问题还需咨询家庭医生或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非危重病人即使乘坐救护车到达医院,也需要在相关门诊排队就诊;新冠肺炎患者家属做好自身防护点对点自行前往就医,即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无需过分担心。
浙江新闻+
请注意新冠肺炎患者及家属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可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呼吸困难或气促;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度,超过3天;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儿童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孕妇出现头痛、头昏、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情况;出现不能忍受的其他症状等。
义乌市急救中心呼吁:新冠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请慎拨120,保持生命线畅通,为急危重症患者让行。
此外,市急救中心提醒,市民拨打120时,如遇“受理席全忙”的情况,请不要挂机,耐心等待,请不要惊慌失措,理性、冷静地判断病情,是否属于急危重症,是否有条件自行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