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2月14日讯(记者 方维 编辑 童荟颖)日前,省疫情防控办发布《关于全省养老院和儿童福利院实行有序开放管理的通知》,明确自2023年2月3日起,全省养老院实行有序开放管理。连日来,义乌各养老机构陆续有序开放,恢复“生机”、回到正轨。
正如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方仁表所言,随着后疫情时代,老年人在养老机构能得到较好的照顾,机构养老、保健康复等产业也将迎来“春天”。
“春天”里道一声“久别重逢”
2月11日早上,在义乌市廿三里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金式惠和傅宝华夫妻俩与往常一样互搀着在院子里转几圈。“待会回去就把药吃了,听话啊。”傅奶奶柔声哄着,金爷爷像个孩子一样点点头。
灰暗的天空下,一株玉兰已经伸展出毛茸茸的花苞。老两口的目光停留在地上,“春天到了,也可以琢磨琢磨种些什么新菜了。”傅奶奶注视着历经寒潮的蔬菜,对新的春天充满了期待。
这是他们住进来的第三个年头,三年里,老两口与子女聚少离多。金爷爷的记忆力大不如前,常常不记得子女,也不知冷暖饱饿,“她啊,她是我老伴。”一旁的工作人员打趣道:“原来‘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是真的。”
“上次见爸妈还是三个月前。”小雨淅沥,金素娟姐妹三人早已在义乌市廿三里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门口翘首等待。“心里热啊,早就等这一天了,还有什么比时隔已久的亲人相聚更重要呢。”金素娟说,之前就和爸妈说过今天把他们接回家聚一聚,但叫出那声“爸妈”,竟还有些“陌生”。
记者了解到,今年80岁的金式惠和傅宝华膝下四个子女,虽不常居义乌,他们平常有空就会赶回来看望。“视频通话说再多也是冰冷的,见一面,抱一抱,拉拉手,抵过千言万语。”金素娟搂着母亲,久久不愿松开。
“我们请假一天,晚上就回来。”金素娟车里准备了几袋洗净的新鲜水果,她说,小时候父母接她放学回家也会带上一些点心。“我觉得我爸妈就像孩子,去年养老院里开辟了开心农场,我妈可开心了,有地种她就有事情做,我也给我妈带了一些西瓜苗。”金素娟说,在儿女心里,父母开心、健康最为重要。
回家后不久,金素娟便向家族群内发回了合照。照片里,所有人都笑得像个孩子。在父母眼中,儿女永远是孩子;在儿女眼中,此刻的父母比孩子纯真,“一家人团聚了,才是家。”金素娟说,坚强之下,父母是依靠,是港湾。
这天过得充实,带父母看了戏、买了画笔,“以后相聚不难了。”金素娟感叹,经过疫情,他们更加珍惜陪伴父母的机会。
接到有序开放通知的第一时间,廿三里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便在每一位老人的家庭群里发布了“预约探望”的好消息。“目前要提供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或在现场进行抗原检测阴性后才能进入。”该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有序开放以来,目前每天都有近50位老人的家属预约前来探望。
长护险“春风”温暖更多家庭
当天,在“长护区”,89岁的金菊仙见到了许久未见的弟弟与儿女,一时间激动地说不出话。
“我和弟弟常年在昆明、扬州做生意,每年回来的次数屈指可数。”金菊仙的大儿子陈勇良告诉记者,原本初八就去昆明的他,为了再来看次母亲,一直留在义乌。
对于长年卧床、需要有人照顾的金菊仙,养老服务中心不失为一个“好去处”,长护险更是添了“兜底保障”。“有了长护险,我们都安心。”陈勇良说。
聚焦“一老一小”,打造“全龄友好型社会”,义乌擘画出一幅“老有康养”的“健康蓝图”。近年来,义乌不断“探路”,持续深化康养体系建设,夯实长护险保障效能,“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困局正在被破解。
去年,义乌市“长期护理保险筑牢失能群体兜底保障”上榜全省“共富”最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目前,义乌12家(养老床位5728张,长护床位1799张)养老服务机构全部纳入长护险保障体系,形成了以居家护理为主、机构护理为辅的长护服务体系,出台了全省首个长期护理保险地方标准。截至2023年1月底,机构内享受长护险的老人有819人,接近入住机构老人的一半。累计享受待遇8503名,长护基金支出约2.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