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宅村文化礼堂。
精致的木雕设计。
古朴的景仪讲堂。
孩子们在春泥馆玩乐。
双眼井。
宽敞明亮的大戏台。
闲看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春天是踏青出行的好时节,也是汲取知识养分的好时机。恰逢周末,赤岸镇后金宅村文化礼堂的农家书屋吸引不少村民看书、喝茶,清风吹过,阁楼间的窗户上树影摇曳,令人心旷神怡。
东有义武公路擦肩而过,南有三角毛店茶园飘香,不远处的尚阳老街人流如织,而后金宅村却能在大片稻田的四季更替中,捧得一页书香,守得一处安宁。
脱胎换骨间留存文化底色
当傍晚的阳光掠过树梢,气温逐渐微凉,后金宅村文化礼堂外的广场上,几位村民忙着将染色并暴晒过的花生收起,分批装进麻袋,搅动花生的“哒哒”声,仿佛弹奏出一首乡野悦耳的丰收曲。文化礼堂内,义诊、志愿服务、文艺汇演等活动轮番上演,村民或相聚切磋棋艺、观看演出,或独自看书学习,这里成为闲暇时光充电养生的精神家园。
“早些年,村民闲下来都没地方可去,搞活动要到别村借用场地,很不方便,文化礼堂建好后就不一样了。”后金宅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宋琴玉介绍说。后金宅村中央保留着一座朱氏宗祠,始建于清代中期,三进五开间。宗祠内设有朱氏祖宗牌位,每年春秋二季,村里姓朱的绅士名人、老年长辈列位祭祖,结束后聚餐共饮,名曰“祭太公,食羹饭”。据悉,朱氏宗祠曾经办过村校,名为后金宅村“景仪小学”,民国时期更名为“义乌县五指乡第七保国民小学”,老师由村里招聘,工资由村里支付。“附近田沿村、五柳村的孩子都来我们村上学,利用率非常高。”
2019年,因年久失修,原本气势宏大、做工精致、雕刻精美的朱氏宗祠面临坍塌危险。为保留传统文化特色,村里出资在原址上进行重建,将宗族祠堂转化为农村文化礼堂。2021年,新的文化礼堂经两年重建后开馆,曾经破旧昏暗的老祠堂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新中式建筑,且内部新增多个功能区块,在保留地方民俗文化同时,丰富群众文体生活。不仅如此,文化礼堂还保留了朱氏家训,“谨孝悌、谨礼义、谨廉耻”和“戒慆淫、戒傲狠、戒争讼”,以此警示后人要崇尚礼义廉耻,戒掉好勇斗狠等不良之风。
后金宅村内有两条古街,村南为大店口街,直达双眼井,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从大店口街向东是老街,老街形成年代为清代早期,长约300米,店铺鳞次栉比,十分兴旺。村中有大店口水井、后厅井、双眼井、花亭井、新厅井等古井,井多店多人多,密集的市井交易可见当年的繁盛景象。后金宅村人还曾将生意做到周边村落,而后置田买地,形成了以朱氏为主的三角店村(后与毛店村合并为三角毛店村)。
据悉,后金宅村以朱姓为主,还有陈、张、毛、蒋、成等姓氏,不同姓氏村民和睦相处,共同为美丽乡村发展建设出谋划策。
与时俱进中弘扬文明风尚
代代相传的礼义家风,在后金宅村形成一种传统,激励学子奋发图强。走进文化礼堂,大门右侧的春泥馆内整齐摆放着各种儿童书籍与益智玩具,天花板上月亮与星星形状的灯饰为礼堂注满童趣。“我家以前开过幼儿园,幼儿园不开后,我就把闲置的书籍和玩具搬到这边,供村里的孩子免费享用。”宋琴玉说。
粘贴着个人照并特意注明毕业院校的学子榜、布满皱纹却笑容满面的寿星榜、造型多样服饰精美的舞蹈队展示墙……文化礼堂一楼的木墙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礼堂内,举办各种活动的大戏台背门而建,逢年过节,悠扬悦耳的戏曲声或铿锵有力的腰鼓声不绝于耳。为纪念“景仪小学”,礼堂内专门设立“景仪讲堂”,整齐排列的木桌椅,让人仿佛回到咿呀学语的课堂。
文化礼堂二楼专门设了非遗馆,详细介绍后金宅村夏至节的传统习俗。“夏至节是我们村很重要的节日,不亚于春节般热闹。”宋琴玉告诉记者。夏至节上午,后金宅村每家每户带上夏至饼和豆腐、猪肉、美酒,携老扶幼来到村后土地殿,献祭品、点香烛,祈求风调雨顺、田丰水美。随后,大家又前往自家水田里祭拜,期盼五谷丰登。当天,村民都会做夏至饼,与亲朋好友共享。村里会进行“潜龙会”表演,用“水龙”喷水,寓意天降甘霖。后金宅村夏至节习俗代代相传,2019年,该节日习俗还被评为义乌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非遗馆内,还详细介绍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朱国平的个人履历,展示纺纱织布、搓草绳、打草鞋等地方民俗。
礼堂二楼还设置了农家书屋与乡贤会客厅,群众皆可上楼免费看书、写字,书香处处可寻。
后金宅村也是一个“抗日村”。礼堂内特设立忠勇馆,展示后金宅村征兵入伍的军人名单,详细介绍革命人士朱春先、省劳模朱志清等人的光荣事迹。“抗战时期,我们村被日寇烧毁的落地屋就有68间,被抢走的活猪、活鸡、钱财更不计其数。”宋琴玉说,村里出了好几位抗日英雄,甚至有人为保护村庄而牺牲。如今,后金宅村抗战史被记载在忠勇馆展板上,灯光映射下,每一个字都似刻在墙上的血和泪,提醒后人牢牢铭记。
苦难的岁月已经过去,一代又一代后金宅人肩负着责任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