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小商品贸易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义乌与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物美价廉的小商品吸引一批批外商前来,他们在义乌经商、创业、生活,把这里当成第二故乡,缤纷的美食文化也随之而来。在这里,可以吃到正宗的日韩料理、印度和阿拉伯美食、欧美西餐,因此有人将义乌形容为“美食联合国”。
据不完全统计,义乌市外资主体中,经营范围含有餐饮或食品经营或食品销售的有515家。
人气客流回暖
“烟火气”升腾
每天上午11点,义乌市区城北路374号的尼泊尔餐厅“铌萨迩”已经门庭若市,熙攘人群中,不时传来汉语、英语、阿拉伯语,混合着诱人的异域美食香气,让人恍惚身处国外。相较于疫情前的冷冷清清,这样忙碌的场景,让老板许曼兰和尼泊尔丈夫BishaL(音译:毕萨)非常欣喜,也明显感到店里用餐的外商多了起来,有老面孔也有新面孔,还有三年未见的老朋友。
“老板,来杯奶茶,不用放糖。”来喝茶的印度外商沙希德是餐厅的老客户,他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之后首批来义的客商之一。一会儿工夫,一杯尼泊尔奶茶端上了桌,沙希德一边喝奶茶,一边跟记者聊了起来。“我在义乌待了15年,主要从事外贸出口生意,因疫情回印1年,生意受到很大影响。”沙希德说,去年国内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后,他们一行8个人就迅速订购机票来华,随后抵达义乌市场极速采买,目前15个集装箱的商品采购完毕,已经乘船发往印度。
外商增多,在今年元旦假期就有迹可循。当天,许曼兰店里11个位置被外商预定,从晚上8点开始,3名外籍(印度、尼泊尔)厨师一刻不停烹饪美食,她跟老公毕萨也变成了“店小二”,一直忙到凌晨3点才结束,总共接待50多名外商,生意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由于热情好客,菜品正宗、味道好,许曼兰的尼泊尔餐厅开业后生意一直不错,每到饭点都是爆满,不少外商不得不在外面排队等候用餐。“疫情暴发后,很多外商陆续离开义乌,餐厅的生意一落千丈,每天最多接待几个散客,无法取得稳定的营业收入,我老公一度萌生退意,准备关掉餐厅。”许曼兰伤感地说着,“我当时就告诉老公,疫情是暂时的,要相信政府的防控政策,我们哪儿也不要去,坚守在义乌直到‘春暖花开’。”
3年等待,是煎熬的,是漫长的。许曼兰跟老公毕萨也没有坐着等待,而是想办法维持餐厅运营。“外商食客少了,义乌本土的食客还有很多,这也有一个很大的需求。当时,根据防控政策要求,还不准堂食,外卖配送则成为主流。”许曼兰告诉记者,2021年8月她开始在外卖平台做团购,推出了1人、2人、4人套餐,并对口味进行了改良,更加适合国人口味,慢慢地外卖订单有了起色,逐渐能维持餐厅正常运行,这让夫妻俩宽慰了不少。
今年是许曼兰和毕萨在义开餐厅的第11个年头,随着外商加速回义,熟悉的烟火气又回来了,夫妻二人决定重新选位置,租个大点的临街门面房。“我的新店铺距离义乌国际商贸城只有1.1公里,大概有100多平方米,可以容纳更多的食客。”许曼兰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这个店铺装修花了60万元,已经正式投入运行,今年要准备大干一场。
“我爱这座市场之城,包容性很强,外商也有获得感,这就是为什么疫情结束,他们就着急来义乌。其次,营商环境非常好,办事不用求人,很多事项手机上就能办理。”许曼兰说,希望更多的外商回归义乌,餐厅的生意更红火。
国内外客商
在义吃遍全球美食
今年,在疫情后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下,义乌常住外国人已重回万人高位。外商返回义乌是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疫情形势变化的必然结果,这让众多外国餐厅逐渐恢复了往日热闹。
3月7日下午,位于稠州路的苏坦土耳其餐厅,虽然过了就餐时间,可餐厅内依旧有很多客人,除了一部分中国面孔,很多都是在义外国人。
来自土耳其的奥兹坎(Ozcan)是苏坦餐厅的老板,依托义乌市场的客流红利,这家离市场近、口味地道的土耳其餐厅,受到了大家的喜爱。“我们提供传统的土耳其烧烤,还有各类甜品以及特色咖啡,基本所需的调配料都是从土耳其进口。”每天,奥兹坎不仅要巡视店面、协调管理服务,还要监控食品质量,甚至连烤肉的肥瘦比、炖汤的火候等细节之处都亲力亲为。
“餐饮行业不仅要提供地道的美食,还要提供温馨的服务,要让远离家乡的客商感受到家的温暖。”奥兹坎告诉记者,义乌是一座开放的城市,营商环境也非常好,虽然疫情三年餐饮业很艰难,但他们挺了过来,现在一切重回正轨,餐厅的生意比之前更加红火。如今,来餐厅里就餐的客人除了土耳其客商,90%是其他常驻外商和中国朋友。
紧邻国际商贸城的稠州北路,四层楼高的“贝迪”餐厅窗明几净,成为这条繁华道路的显眼建筑物。“‘贝迪’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我家’,就像请客人到我家里吃饭,希望大家来餐厅有回家的感觉。”老板穆罕奈德在驻义外商中是个知名人物。2014年6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讲述了一个普通阿拉伯青年扎根中国、实现人生梦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穆罕奈德。
几年过去了,穆罕奈德始终扎根义乌,从2002年的“花”餐厅到如今的“贝迪”餐厅,餐馆变大了,菜品变多了,粉丝量也与日俱增。“贝迪”餐厅的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400人就餐。充满异国风情的阿拉伯美食不仅受到外国人的喜爱,也“锁”住了中国人的胃。就餐高峰期,中国人的用餐桌数占到70%。
“最近很多老朋友从国外回来,我们又在餐厅相遇,彼此诉说着这几年的情况。”穆罕奈德说,包容的环境和良好的公共服务让他对义乌充满了归属感。
记者了解到,今年义乌对外发布了《义乌市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涉外服务十项举措》,主要内容包括为符合条件的外国人签发两年至五年的居留许可,实施投资类外国人注册企业、工作、居留“一件事”办理;培育发展涉外法务、关务、税务、认证等服务机构;举办“外国人学习大讲堂”宣传法律知识,高效调解国际商事纠纷;完善中英文诊疗服务,提高重点医院涉外医疗服务水平;支持国际青年创业创新,培育孵化国际创客等十方面内容,并于今年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