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方维 正文

“八八战略”的义乌实践丨 “城”与“乡”深度融合 绘就共富共美新图景

发布时间: 2023-06-30 11:30:23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方维 编辑 童荟颖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开栏语:2023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为深入挖掘“八八战略”在义乌的生动实践,不断深化“义乌发展经验”,展示义乌实施“八八战略”20周年的历史性变革和宝贵经验,中国义乌网推出《“八八战略”的义乌实践》专题报道。从不同角度看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精彩蝶变,激励当下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接续奋斗,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在火热的实践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义乌篇章。

  中国义乌网6月30日讯(记者 方维 编辑 童荟颖)蓝天白云,红花绿树,点点碎金铺洒下的义乌廿三里“鸡毛飞上天”的雕塑,一派和谐美好。这里,一头连接着义东高速的车流不息,一面眺望着广袤乡野的生机勃发。

  廿三里街道联通着义乌主城区与东阳主城区。打破发展不均衡,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这既是廿三里为自身找答案,也是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的应有之义。

  回溯从前,无数从廿三里出发的“货郎担”们手摇拨浪鼓,“咚咚”声和吆喝声中,世界小商品之都声名远扬。20年时光荏苒,蓝图接力赓续,“鸡毛飞上天”的力量依旧生生不息,独特的拨浪鼓文化更是赋予了这里振兴的能量。社区从无到有,再跨越到如今4个社区、30个行政村,更多的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充分涌流,“村”与“城”互促互生、同频共振、美美与共。

  昔日穷村变新城

  绕过“鸡毛飞上天”雕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山水田园好景。三面环山,绿意盎然,连片别墅、高层住宅错落有致,获得感、满足感洋溢在农户们幸福的笑脸上,行走于此,步步有风景、处处似桃源。这里是获评新时代美丽乡村省级特色精品村的东莲塘村。

  没有人能想到,多年前这里曾是一座“穷山村”。20年间,在廿三里街道持续深化城乡一体化发展下,曾经房屋老旧、名不见经传的东莲塘村“全速奔跑”,实现了破茧重生,开拓出了一条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新路。

  夏日时节,走进东莲塘村,见到得是比骄阳更火热的建设场景。

  2014年,东莲塘村建成192套小高层水平房,2020年建成318间联排垂直房,2022年完成82栋别墅建设,直至今日已经基本完成旧村改造,村民每年房租收入达到1200万元。

  房子建成后,该村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柏油路、安装了自来水、天然气、充电桩,联通路网,诚信大道延伸直通到村,村口景观、篮球场、桥下空间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品质生活。

  这些,都离不开该村党群齐心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

  “百姓心齐力量大,有群众的信任,我们不论发生多大的矛盾和纠纷都能在内部得到解决。”东莲塘村党支部书记任春茂说,干群和谐团结的原因之一来自“莲文化”,它是村民的情怀,也是东莲塘的“金字招牌”,更涵养出了村里文明和谐、向上向善的村风民风。

  如何将“莲文化”的品牌做得有辨识度,让村庄从面子“靓”到里子“美”,从“环境美”到“发展美”,从“一时美”到“长久美”,这是任春茂一直思索的课题。近年来,他们一边不断挖掘“莲文化”资源,坚持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大力推广和善村民、和美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村民、和德大爱的“五和众联”项目,弘扬新风正气;一边则以“莲文化”为核心,谋划稻田养鱼、共享菜园、“共富大棚”“百亩油茶”等项目,打造有特色的农业采摘基地、摄影基地、婚庆基地、露营基地、研学基地以及健身步道,打造“生活居住区、田园观光区、产业拓展区”三大功能区为核心的未来乡村样板村。“朝着‘未来’的道路还有很长,大家看着吧。”任春茂说。

  “鼓口袋”也“富脑袋” “送文化”更“种文化”

  坚持以现代化为核心要义,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公共文化服务奔向“城乡一体”,才能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唱响新时代发展“协奏曲”,同时百姓物质富裕、生活富足、精神富有的愿景真正实现。

  聚力“一老一小”及终身教育,促进精神共富,提升“创富”本领,这些年,廿三里街道可是下足了功夫,用心打造了特色鲜明的农村社区教育品牌,不断提升城乡社区现代化水平,“鼓口袋”也“富脑袋”,“送文化”更“种文化”。

  “在哪都能学,谁都可以学。”近日,走进位于拨浪鼓社区的廿三里社区学院,居民刘爷爷小心摘下老花镜,正低头熟练操作着智能手机,见有人走进,他便将手机屏幕转过来展示,“我选了太极课和电工课,一个在我家门口的文化礼堂,一个在这里。”刘爷爷满口赞叹。只见“课程菜单”中,近40个培训项目囊括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成人双证培训、市民休闲、亲子早教、老年教育等多方面,让人目不暇接。

  不论是90多岁的银发老人,还是3、4岁的萌童,不论是“大师级”的中华文化,或是草根的广场舞,有“高薪”聘请的名师,也有“能者为师”的布衣之师,社区学院各教学点已俨然成为群众喜爱的场所。从2005年成立至今,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学员总人数已激增至近10万人次,达常住人口的34.87%、常住劳动力人口的38.33%,其中常住老人培训率达56.27%。

  不仅限于社区学院一处,廿三里街道还结合“四大双千”活动,了解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后在共富会客厅、农村文化礼堂等阵地因地制宜开展“定制化”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社区教育等,。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为青年创新创业“撑腰”“输血”,让村民成为共建共享的主体,从此搭乘上“致富快车”。

  新城乡“呼唤”新青年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一批批曾经“为梦出发”的青年,如今选择返乡,“扎根泥土”,同时,这些有志气、有意愿、有资源、有能力的青春面孔和青年骨干更是成为共富路上的“主力军”,反哺乡村。

  刚完成“义乌玉米科技小院”的落地,又一头扎入埠头村的水上乐园的开业筹备中,另一边,开业一月有余的“埠落”共富营地在社交平台“火”出了圈,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90后”新农人骆遥连呼“忙得不可开交”。对他来说,再忙,每天也要去田里转转。这些年,他不仅将南蜜枣、红糖等“甜蜜事业”经营得有声有色,打响了“商城红”品牌,其项目还带动附近居民就业、村集体增收,开发亲子研学、蔬果采摘、龙虾垂钓、烧烤等,以三产融合模式带动乡村振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2016年以前,骆遥曾是一位律师。从律师辞职成为职业农民,骆遥表示“走对了路”,在廿三里的每一天都是“甜”的。

  如今的廿三里,“城”与“乡”“无缝对接”、并肩前行,如一株芬芳的并蒂莲:乡村,业兴品佳,景美韵足,众创共享;城镇品质功能加速升级,内外兼修,欣欣向荣。在廿三里西京村附近的华溪谷青创农场,串联成片的绿意盎然与在此研学的学生与青年委员的青春笑靥相映成趣;在“廿家”共富工坊内,洋溢着线上线下联动的火热销售氛围,琳琅满目的非遗、农特产品在此“破圈”;在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内,八旬老人、十岁孩童同上一堂网络直播课……行走于此,从目之所及到甚至所感,都是城乡统筹带来的甜头。

  

【专题】八八战略的义乌实践

编辑: 童荟颖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