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套娃”式收费,已成为近年来观众投诉高发热点。所谓智能电视“套娃”式收费,指观众可选择的免费内容少,很多节目观看需付费乃至成为长期会员。观众充值成为智能电视会员后,却发现还要开通视频平台会员,甚至买下一堆会员后,观看热门节目仍需为所谓“超前点播”等继续付费。种种收费之后,又不时出现侵害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的情况,让观众忍无可忍。这种“套娃”式收费曾被中消协点名。
显然,此类歪风不可长。8月2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在北京召开治理电视“套娃”式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动员部署会。会议要求今年年底前,开展试点工作和专项整治,聚焦解决“收费包多、收费主体多、收费不透明”问题,电视“套娃”式收费现象得到明显改观;大力改善用户开机看电视的体验,基本实现有线电视和IPTV开机即看直播电视频道。
广电总局等多部门联合整治,一方面具有刚性执法权,能起到足够的执法威慑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有线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全链条治理,从而打通各个堵点痛点。建议有关部门设立举报热线等信息通道,方便广大观众针对自身使用智能电视过程中遇到的收费陷阱,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获得反馈,更好维护自身权益。有关部门也可以通过广泛调研,搜集更多意见和建议,让后续整治方案更具针对性。
由于智能电视收费涉及有线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等多个环节,以往总会出现参与各方对观众投诉相互推诿等现象。通过此次联合专项整治,有助于监管部门进一步梳理“套娃”式收费背后的各方责任,厘清服务边界,同时也有利于智能电视产业发展的纠偏,倒逼智能电视厂商和电视内容服务平台反思自身的短视经营模式,转向技术创新、优质服务和高质量内容供应。
当然,破解电视开机之困,更要梳理、规范这个行业发展深层次逻辑。智能电视作为新兴技术产物,其多屏互动、人机交互等功能,为观众带来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体验。但如今,小小一台电视机,背后连接的是有线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三大复杂体系和众多内容服务商。收费复杂、混乱,不是视频网站或电视品牌某一方的问题,而是其背后层层嵌套的各方利益之间商业博弈的结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必然要梳理深层次体制机制,需要各方齐心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