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镇街 正文

走进义乌廿三里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精神乐园”

发布时间: 2023-09-12 09:43:13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义乌商报记者 左翠玉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一树清风衷肠诉,满墙图书浸墨香。9月3日上午,在廿三里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几名大爷正围坐在一楼活动室,或读书看报或谈天说地,一派美好幸福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

  “我们文明实践所位于街道中心区域,这里靠近居民区,附近群众几乎天天来。他们读读书参加参加活动,很多人一待就是一整天。”廿三里街道党建办副主任楼园园介绍,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廿三里街道遵循“群众在哪里,阵地就搭建到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不断深化1(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三服务”站)模式,整合各方资源,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精神乐园”,不断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润物无声让党的创新理论喜闻乐见

  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首要任务。为了巩固理论传播主阵地作用,廿三里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设立了思想理论引领室,带领辖区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八八战略’是统领浙江发展的总纲,这20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月30日,一场入脑又走心的现场读书分享会在思想理论引领室举行。活动中,各个行业的居民们分享读书心得,感悟“八八战略”的深刻内涵,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生活经历和所思所想,畅谈了“八八战略”带来的发展变化。

  读书是学习理论知识最有效的方法。文明实践所的图书借阅室内藏书近2万册,皆由市图书馆捐赠,自2016年开业以来,每月借还书约1000册。“我们的读者群十分稳定,七年来几乎每月都是如此。”管理员金晓娟介绍,图书借阅室的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就在刚刚结束的暑假里,这里天天都满员。”

  为了让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更广,让百姓更加喜闻乐见,廿三里街道不断创新传播形式,积极开拓线上+线下传播渠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千家万户。

  “在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支持下,合作社一路稳步前进,2019年流转土地2000余亩,年产稻米1000多吨,服务周边种粮大户20余家……”7月初,在“‘八八战略’在身边”宣讲活动中,廿三里街道飞扬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虞东红拍摄了短视频《梦想的田野》,以亲身经历讲述了与农户携手开启共同富裕新征程的故事,一时间引发广泛关注和好评。

  在“六学六进六争先十百千万大宣讲”义乌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百部短视频征集活动中,廿三里街道选送的《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荣获一等奖。与此同时,拨浪鼓乡音宣讲队用三句半、快板等文艺形式,拍摄了《党的二十大精神放光芒》《安全生产重如山》等短视频,用群众的语言、用群众能够接受的方式讲群众关心的事。

  “用大白话把‘大本子’讲薄,用地方话把科学理论讲透,采用短视频的方式,让老百姓随时随地可以观看,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楼园园说。

  深挖文化让文明实践更添光彩

  廿三里街道文化底蕴深厚,多个“非遗”项目远近闻名,更有着“拨浪鼓之乡”的美誉。在文明实践所内,“骆宾王生平故事”和“鸡毛换糖发展史”展区十分醒目;四楼的非遗工作室里,陈列的根雕和剪纸作品引人驻足……建在“家门口”的文明实践所吸引着群众“放下筷子就想去”。

  5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廿三里街道的23位学生“沉浸式”体验了称重、吃乌米饭、绘彩蛋、吃青梅等立夏民俗。

  据悉,廿三里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和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重现了小满品尝忆苦思甜饭、立秋啃瓜等传统民风民俗。

  “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要与群众熟悉的节气、节日等传统文化相融合,还要与深入民心的非遗项目相结合。”楼园园说。

  对折、翻转、裁剪,伴随着剪刀的“咔嚓”声,一幅幅“五星红旗”作品逐步成型……9月2日上午,“巧手剪纸照党心非遗传承爱国情”主题活动举行。活动将传统技艺和红色文化融合,让青少年用艺术的表达方式致敬祖国,切身感受非遗文化魅力。“不仅仅是剪纸工坊,自本土的农民根雕匠、彩绘大师、书法家一一受邀入驻文明实践所后,众多妇女儿童、各个项目爱好者纷纷前来参加活动。”文明实践所“运营长”边媛介绍。

  文明实践活动不但要引百姓走进来,还要带百姓走出去;要用群众喜欢的方式引导他们,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新风。

  “好厉害,一下就打倒了7个……”8月8日至8月12日,文明实践所举办了全民健身周活动。现场,“百尺杆头”“百索绳飞”“毽步如飞”“保龄九柱”等趣味项目,如磁石一般吸引居民参与。不仅如此,文明实践所与各村文明实践站联动,围绕健身展演、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多个方面,开展了许多贴近群众、方便参与、丰富多彩、注重实效的全民健身活动。

  记者发现,文明实践所的活动名额十分“紧俏”。“一个活动的报名群,微信网友超过360名;一场扎染的文化活动,刚把报名链接发到群里,20多个名额一会儿就被抢光了。”边媛笑着说。

  成风化俗让志愿服务更深入人心

  8月16日,廿三里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里到处是欢声笑语,老人们欢聚一堂,一边观看志愿者带来的舞蹈、婺剧、锣鼓、歌曲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一边享受免费理发、修脚、健康咨询等服务,个个眉飞色舞、开心不已。

  据悉,自廿三里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成以来,就周期性开展志愿者团建活动,以及志愿积分兑换礼品、邀请特级教师定向授课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打造“志愿者之家”,形成“奉献——回报”的志愿服务模式,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了全民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

  在这里,一批又一批新时代“追锋人”不断涌现,将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在去年的学雷锋日,廿三里创新推出了“23路红色巴士”品牌——整合街道28个所属部门、17家爱心商家组建“红色聚力团”,利用每月党员义务日,走访辖区村社、两新党建同心圆,开展政策宣讲、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聚智聚力送政策、送服务到群众“家门口”,旨在街道上下营造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正能量。

  近年来,这片创业热土上还活跃着一支公益队伍——拨浪鼓公益协会。自2020年2月成立以来,协会始终以“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为宗旨,600多名志愿者坚持做好社区督查、文明创建、垃圾分类、交通劝导、关爱老人等公益“小事”,传递社会正能量。

  暑假期间,在廿三里街道服务了6个年头的“爱心冰箱”再度现身街道“三服务”站,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快递小哥、民警、执法队员等户外工作者免费提供冰棍、冰镇矿泉水、冰镇绿豆汤等消暑饮品。这个“爱心冰箱”,不仅为高温天送来了清凉,还引发了一场场爱心接力。

  作为“1+1”模式的一环,廿三里街道“三服务”站自成立以来,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贴近百姓主动作为,积极响应“急难愁盼”各种需求,激发辖区志愿服务新动能,为群众提供更加精细、更加丰富的“服务菜谱”,真正做到群众在哪,文明实践就在哪,扎实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

  无论是“追锋人”、公益协会,还是“三服务”站,都是廿三里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个缩影。

  抬眼远眺,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传播新思想入脑入心,推动新风尚落地生根,在廿三里街道,不可胜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潜移默化地融入百姓的生活中。

  
编辑: 童荟颖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