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1日《浙江日报》2版
“纠纷化解了,我们重归于好,又能继续合伙做生意了。”近日,在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室内,伴随着尼日利亚客商塞缪尔开怀的笑声,一起涉外纠纷在义乌外籍调解员米卡的协调下,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和解。
义乌是全国经济外向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常住人员1.5万人,每年入境流动外商超55万人。在义乌,除了最常见的涉外商贸经济纠纷,还有因文化、习惯等差异引发的各类矛盾。
2013年5月,义乌市司法局创新设立了全国首家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下称“义乌‘外调委’”),创新推出“以外调外”工作法,探索多元纠纷调解新模式。并邀请在义外商参与调解工作,发挥他们懂外语、会贸易的优势,和中国调解员一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如今,外籍调解员队伍中已有来自12个国家的13名外籍人士。在这群外籍调解员中,有商人、留学生,也有企业管理者……吉尔吉斯斯坦籍姑娘米卡,就是其中的一员。
2017年,米卡还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上学,刚好义乌“外调委”在招募翻译,老师就鼓励她报名。
在一次次参与调解后,米卡发现,原来在中国,有矛盾不一定要打官司,还可以通过调解的方式来解决,她切身感受到了调解的魅力。
外籍调解员参与纠纷调解,不但破除了语言上的障碍,更能增加调解的亲和力、公信力,大大提高调解的成功率。10年以来,义乌“外调委”通过“以外调外”的方式,已成功调处涉外纠纷1219起,纠纷化解率达96%。
为打破涉外调解中经常遇到的时空限制,义乌“外调委”联合多部门创建了“微信调解室+共享法庭”“线上云调解+线下面对面”等远程调解新模式,极大缩短了跨国商事纠纷调处时间。据统计,至今已通过微信调解涉外纠纷近百起。
除了在外商采购和办事集中的义乌国际商贸城设立常态化调解服务中心外,义乌“外调委”还在国际贸易服务中心设立调解室,在义乌各大市场设置了20个调解受理服务点,并积极推动涉外调解进社区,相关工作纳入社区网格,便于义乌外商就近寻求法律服务。
2020年,在外国人集聚的义乌后宅街道金城社区,浙江省首个移民事务服务站——金城移民事务服务站揭牌成立。移民事务服务站工作人员由义乌“外调委”成员、后宅派出所民警、金城社区工作人员及义乌出入境专管民警等力量组成。如今,义乌已有8家移民事务服务站,进一步把服务向基层延伸,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义乌“外调委”还开展边调解边普法工作,调解过程中对当事人开展相关法治教育,实现调解与普法双管齐下。同时,组织中外调解员、留学生等参与平安市场等社会治理活动,提升中外人员法治素养,加强多元法治文化交流。
今年10月8日,全国调解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义乌“外调委”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浙江是‘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我们将继续深化探索‘以外调外’模式,培养更多‘洋娘舅’,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更优的法治营商环境。”义乌市司法局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