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调解工作会议会场(图源:“最高人民法院”官微)
中国义乌网10月9日讯(记者 龚书弘 编辑 童荟颖)10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调解工作会议。会上表彰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模范人民调解员。
记者了解到,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义乌外调委”)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并在会上受表彰。
义乌外调委成立于2013年5月,坚持将中国“和”文化运用到涉外纠纷调解,充分运用外商的语言优势和“老外”身份,聘用“国际老娘舅”增加调解的信任度和亲和力。目前,已建立一支由12个国家、13名外籍调解员参与的涉外调解员队伍,目前可以用英语、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韩语、罗马尼亚语、汉语等9大语种同步翻译。
同时,为提升涉外调解的合规性、合法性,以及调解成果的可执行性,义乌外调委依托丰富的司法资源,形成与多部门衔接合作机制。例如,与义乌法院合作设立“义乌市涉外纠纷诉调对接中心”,与宁波海事法院合作设立“宁波海事法院一带一路诉调对接义乌中心”,法官常驻解调中心,指导涉外调解工作。积极落实司法确认制度,对于调解成功且无法当场履行的案件,引导当事人进行司法确认,提高调解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在涉外纠纷调处中,我们如果发现有重大风险的人员,会立即向公安机关经侦部门通报,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发现有可调解的案件,也会及时移交我们调处,刚柔并济,为优化市场营商环境筑好平安防线。”义乌外调委相关负责人说。
为打破涉外调解中面临的时空限制,义乌外调委还与法院合作创推“微信调解室+共享法庭”“线上云调解+线下面对面”等远程调解模式,大大缩减了跨国商事纠纷调处时间。当事人可在网上提交相关文件,足不出户“一次不用跑”就达成调解协议。疫情期间,义乌外调委联同义乌法院借助云平台成功调解一起伊拉克与市场经营户的合同纠纷,双方通过线上签署调解协议,为当事人成功挽回100万元经济损失。
“日常工作中,微信在中外客商交流中最为普及,我们还推行了微信调解‘一案一室一方案’工作机制,推行背对背调解、个性定制调解方案,促进涉外纠纷有效化解。”义乌外调委相关负责人补充道。
如今,义乌外调委不断延伸触角、下沉力量、优化调解站点布局,已形成市域全覆盖、内外联动的调解网络,除了国际商贸城内的集中办公区外,还在国际贸易服务中心设立“一带一路”调解中心,在义乌外商密集的词林社区、鸡鸣山社区、金城高尔夫社区,以及稠江街道“俄罗斯风情园”等企业园区设立特色涉外调解工作室。
截至目前,义乌外调委共成功调处各类涉外纠纷1219件,涉及金额1.3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