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考察调研时指出,李祖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浙江“千万工程”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要再接再厉,在推动乡村振兴上取得更大成绩。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不仅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和价值追求,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路径和关键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在义乌,以李祖村为代表的乡镇、中心村,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厚植乡村文化根脉,不断加强乡村文化艺术建设,绘就以文化艺术之美赋能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构筑精神家园
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建设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直接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除了关注村民居住环境的整体提升,李祖村在公共文化建设上重点关注文化大礼堂、图书馆的规划。如今的李祖村文化大礼堂已经成为曲艺演出、读书会、礼堂集市、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各类主题讲座等的主要活动场所。
不只是李祖村,义乌各个村镇都致力于让村民感受到文化之美和阅读之趣,发起了“全民阅读进礼堂”活动,使以文化大礼堂为代表的公共文化设施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佛堂镇梅林村将全民阅读活动由文化礼堂向外延伸,开发了占地800多平方米的梅林耕读文化园,围绕义乌农耕文化开设了花鸟美术馆、国学讲堂、非遗体验、劳动教育实践等诸多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农产品销售和农家乐经济,使村民在文化浸润滋养中走向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共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义乌各个村镇都特别重视红色文化建设。李祖村被列为中央团校全国首家教学研究基地、浙江省团校首家分校“义乌望道青年学院”现场教学点。作为《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诞生地,城西街道分水塘村对陈望道故居和八大队抗日指挥所旧址进行维修保护,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发展为旅游名村。分水塘村将红色资源转化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新动力的同时,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为红色文化轻骑兵的先锋作用,在基层弘扬革命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开展艺术乡建工作,乐民惠民育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义乌开展“艺术乡建”工作,由义乌婺剧保护传承中心等多个团体常态化送戏下乡,让村民在家门口便能领略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在今年国庆期间,义乌婺剧团走进李祖村,从10月3日至5日连唱3天。李祖村村民对婺剧热情高涨,还自发组织了“李祖婺剧班”。义亭张家村于今年6月组织了“婺歌悦舞迎亚运”活动,村民踊跃参与婺剧表演学习。村民通过看戏、演戏等文艺活动,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感和生活上的幸福感。
为传承发扬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义乌还举办“流动书场进礼堂”活动,把《道情声声传党音》《拨浪鼓摇出新天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着力展现时代新貌和义乌故事的道情演出送到各个村镇的300多个文化礼堂,使传统民间艺术焕发新生。义乌道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唱词浅显易懂,极具地方特色,以义乌道情代表性传承人叶英盛为代表的道情艺人们至今仍在夏演村的“望道书场”和佛堂古镇的新华剧院“曲苑书场”进行专场演出。
年轻创客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青年是乡村振兴人才梯队的重要组成,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锋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人到乡村一线建功立业,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义乌打造的优越人居环境和人文氛围吸引了大批青年人才,他们也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了新动能。在李祖村,这些青年创客时常组织“庆国庆中秋夜”“夜乐之乡”等主题晚会,令乡村文化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在“至美大陈”休闲养生精品线上的大陈镇马畈村也和李祖村一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返乡筑梦。如今,李祖村的“有礼的祖儿”和大陈镇的“大陈小集”成为义乌乡村文旅的两大IP品牌,在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上大放异彩。
在“千万工程”的持续赋能下,义乌众多乡村已完成蜕变、串珠成链,勾画出义乌乡村振兴的人文画卷。面向未来,义乌将持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提供重要推动力,在基层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