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文化用品行业协会品牌出海考察第一站俄罗斯已开启。”2月26日一大早,在义乌市文化用品行业协会会长黄昌潮朋友圈看到,当天他带领协会60余名成员,踏上出国考察之旅。“新的一年,我们要加速‘走出去’,开辟新市场。”黄昌潮信心满满地说。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不少义乌企业主表示,2024年,新的发展格局里需要每一家义乌企业锐意进取,以高质量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传统袜业:坚持打好“创新牌”
在浪莎集团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客户前端下单,设计师做好设计和编排,输入系统后,车间半小时就能拿到样品。“我们的外贸订单已排到了6月中旬,内销订单排到4月底。”浪莎集团董事长翁荣金说,“未来,我们将坚定做优做强实业,围绕产品打好‘创新牌’,围绕销售打好‘服务牌’。”
袜子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年,浪莎集团不断探索智能化手段,用机器取代人工。4年前,浪莎集团投资1.5亿元,探索数字化车间;4年来,员工同比减少30%,效率提升了20%。翁荣金补充道,今年4月底前,企业新添置的600台智能缝头机也将投入使用。
结合当前经济新形势,义乌袜子企业该如何应对?浪莎集团给出的答案是创新。去年,浪莎集团推出的一款“精油袜”,因其具有抗菌、防臭、吸汗等特点,一度在市场走俏。“去年全年,这款袜共卖出了500余万双。”翁荣金说,“事实证明,我们创新的方向是对的。现在,我们每天都有100多款新品上市,每年投入研发费用占总销售额的5%左右。”
袜子作为一种重要的服饰搭配元素,是服装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袜子的款式和功能也愈加齐全和精细。对此,大陈镇伊尔尚针织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子睿感同身受,他说:“款式单一的袜子在市场上销售,客户是不买单的。但是如果袜子设计成一款有‘有颜值’,又契合消费者需求的潮品时,袜子会成为服装品牌、裤子品牌的一款附属搭配品。”
近年来,伊尔尚针织有限公司的客户群体中,有30%左右是为海澜之家、花花公子等知名服装品牌代加工袜子产品。
行业抱团:让“义乌地瓜”藤蔓伸向全球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洗牌正在加剧。”黄昌潮坦言,文化用品行业中留下来的“佼佼者”,都是具备品牌输出能力和文化输出能力的企业。
对于文化输出带来的红利,市场经营户张振楠感触颇深。他2016年进入文具行业,虽然他的产品在国内批发市场一直非常热销,但因为产品同质化严重,无法用品牌来区分产品的好差,张振楠在市场竞争中感到很吃力。“2019年,我们设计了一款‘momo’的中国女孩形象,应用在贴纸、马克笔、图画本等产品上,一下子打开了国外市场。”张振楠介绍,仅“momo”形象的贴纸,月销量就达100多万张。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的客户正是看中“momo”IP形象,纷纷前来下单。
“以前,外商都是找我们贴牌代加工。”黄昌潮说,现在义乌的文化用品有自己的文创设计和品牌故事,逐渐掌握市场主动权。为此,去年6月,义乌市文化用品行业协会发起创办科睿特数字品牌服务中心,为义乌市场文具行业提高产品品质、加强创新能力、提升品牌形象、拓展延伸渠道,打造爆流量和高溢价服务。
为了让品牌更好地推向市场,义乌市文化用品行业协会抱团“出海”,远赴印尼举办行业展会。今年,协会计划把展会开到俄罗斯、墨西哥、巴西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