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浮桥荡漾于碧波之上;十里桃林,游客陶醉于山水美食;小院一方,承载着年轻人的诗和远方……三月春意盎然,义乌农村处处散发“新”活力。
这活力,源于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近年来,义乌市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重点,党建引领、因村施策、盘活资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集体经济“造血”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共同富裕。自2017年实施第一轮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从9.04亿元提高至14.99亿元。
义乌乡村振兴,正拔节生长。
党建引领破冰前行
3月12日,义乌市召开发展村集体经济暨农村工作指导员(第一书记)选派工作推进会,吹响了今年奔赴基层、振兴乡村的铿锵号角。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级班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共富优势,是义乌村集体经济成长的内在逻辑。
近年来,义乌选优配强一批政治过硬、懂经营善管理、带富致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两委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与村经济合作社负责人“一肩挑”,通过抓班子、树导向、增活力,建立“村书记+项目”清单,明确项目建设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2023年,义乌市探索实施《义乌市发展村集体经济专项考核办法(试行)》,明确将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干部奖励报酬和考核结果相挂钩,树立“干多干少不一样”的鲜明导向,让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有奔头、有甜头。组织开展年度发展村集体经济专项考核评比活动,共评出首次突破百万奖35个、村集体经济增收奖53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最差村32个,有效提高了村干部主动谋划项目、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谋篇布局,靶向发力。义乌市科学规划目标任务,稳固推进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2023年,全市442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50万元以上,其中100万元以上216个村。
如果说,科学规划是提升发展先行力,压实责任是激发发展内生力,那么,结对共建则是聚合发展外援力。
“党建红”点燃共富新引擎,义乌深入实施国企结对机制,统筹12家国企结对12个镇(街道),依托国有企业在资金、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正在实施的国企结对项目有27个,合作资金达8.4亿元,村集体每年可获得收益8310万元。如水务集团从4个镇街73个农村募集1.1亿元资金,开展佛堂、赤岸2个农村共富产业园建设,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100万元。
因村施策长效“造血”
在义乌,“‘种’出来的龙虾‘爬’上居民餐桌,为村集体增收”的故事,口耳相传。
义亭镇陇头朱村立足本村实际和优势,通过整合村内资源,建设近600亩的“稻虾轮作”共富示范试验基地,并注册“虾满陇”小龙虾商标品牌,举办龙虾节等活动,将稻虾种养与美食餐饮、休闲垂钓等业态深度融合,以稻虾产业带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每年村集体增收超100万元。“稻虾轮作”模式促进了粮食增产和生态效益双赢,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长,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义乌市以高标准严要求着力解决“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不平衡”问题,并举一反三不断创新发展,强化“造血功能”。
2023年,全市实施村级单建项目95个,村级投资39229万元,村集体每年预计可获得收益3498万元。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义乌始终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深挖各村自身优势,科学制定“一村一策”,在资源利用、资产盘活和资金使用上,积极探索多元化、差异化集体经营性收入“开源”路径,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从“外部输血”向“自我造血”的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义乌市积极鼓励村集体在符合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规划的前提下,打破单一第一产业限制,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拓展等创新路径,推动农村电商、田园养生、研学科普、民宿康养等乡村经济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2022年7月,赤岸镇首个直播平台“山里云销”上线。该直播平台利用网红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推动农村土特产上网,带领传统农人上“云”,打造电商直播与传统农业创新融合的新业态。截至目前,为赤岸本土26家名优特产主体铺就定制电商直播渠道,直播带货葡萄、杨梅、蓝莓、茶叶、雪菜、覆盆子、柑橘、梨膏糖、红曲酒等。
“目前,我们正在洽谈冷链项目,到时我们就有自己的冷链系统,也能更好地实现水果等产品的冷链运输。”清溪村相关负责人说,“‘直播带货’不只是城里年轻人的专利,我们农民也可以。”目前,“山里云销”项目带动大学生、回乡青年200余人次参与电商实训,带动电商销售累计达3000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60万元以上。
入夜的义乌城乡华灯初上,点亮新经济之火。
依托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客流优势,义乌市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政策扶持等方面做“加法”,全力激活“夜市经济”,开辟村集体经济新增长点,实现村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双增长”。目前,全市正在运营50多个夜市,其中村自主招标经营的有36个,村集体收益超8000万元,村均收益200万元以上。
盘活资源改革集成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可能“十个指头一般齐”。如何让资源禀赋不足的村获得发展机遇,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去年8月,义乌市“牵手帮共富,共谋助发展”金融机构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对接会召开。会上,义乌农商银行与义亭镇吾亭公司在金融产品、信贷服务、产品购销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保险业党建联建共建单位与苏溪镇杜村,从党建共建、金融服务、困难帮扶和助力发展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
近年来,义乌深入实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切实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产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针对性、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探索“党建+金融+共富”模式,积极打造党建联建机制,开展金融机构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对接活动,鼓励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与村集体合作,让更多“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农村集体经济。
义乌农商银行是义乌市“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主力银行,该行与市农业农村局、全市14个镇街全面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在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扩大普惠金融覆盖、加快完善农村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全面合作。深入开展“百团结百村”共建共富活动,通过“金融顾问”纽带作用,为结对单位提供全方位、陪伴式金融服务。专门设立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六年合计1.9亿元,多模式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时,推出“乡村·振兴贷”,增强农村经济“造血”功能,帮助村集体提高经营性收入。与此同时,该行深化与强村公司的合作,通过专项资金入注、项目贷款保障等方式,精准扶持强村项目。
不仅如此,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义乌深入推动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省级试点,统筹实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业标准地改革等各项改革措施。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在全国首创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唤醒农村“沉睡”资产。2015年以来,义乌市已有126个村启动有机更新,拆除旧房3.7万宗,完成建房用地分户审批3万户,审批面积5000亩。农房贷款规模持续增长,累计发放抵押贷款3.97万笔,金额371.24亿元,为农户节省利息6亿元。鼓励宅基地有偿选位,全市历年累计收取有偿选位费约164.4亿元。通过农房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有偿使用、有偿选位、宅基地转让所有权收益、跨村安置、集地券等方式,全市农村集体收益近200亿元,76个省定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提前“摘帽”。
改革集成,为义乌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根据计划,义乌市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