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这片绿色的海洋中,远离城市的喧嚣,可以尽情地呼吸,享受这来之不易的清新。”立夏时节,上海游客王女士带着家人来到大陈镇大畈村游玩时,高兴地向记者说。
美好生态的背后,是义乌市长期不懈的公益林保护工程。岁月积淀,绿意盎然的景致,映照着昔日辛勤耕耘的成果,却鲜少有人察觉这背后的默默守护。
绿脉延展公益林筑生态屏障
义乌市地处浙中,东南北三面环山,地势自东北向西南缓降,构成一个南北长,东西短的长廊式盆地。森林植被地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地带,位于浙闽山丘苦槠林栽培植被区,浙西山地丘陵青冈苦槠林分区。义乌市立足实际、明确责任、探索创新,开展了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和扩面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达311.02平方公里,占林地总面积的59.57%,其中国家级公益林19.402平方公里,省级公益林19.37平方公里,市级公益林152.25平方公里,形成了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
据了解,自2005年起,义乌市通过《义乌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确立了公共财政支持生态公益林建设机制,补偿标准逐步提高,极大地改善了村集体和广大林农的收入结构。
得益于数字化改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利用“一张图”管理,实现森林资源精准监控与科学决策,公益林管理效率显著提高。在生态保护上,义乌市强化封育措施,严格森林防火及病虫害防控,森林资源稳步增长,生物多样性丰富。全面推行林长制,构建起严密的森林保护网,配备各级林长、警长、护林员共计1564人。同时,实施森林提质工程,重点区域森林抚育成效显著,自2017年来已完成提质10.95万亩,有效促进了森林生态功能的优化与提升。
绿色发展绘就“两山”新图景
公益林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走进大陈镇大畈村,占地面积达9322亩的生态公益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俨然一幅美丽的山林画卷。这里是九都溪源头海拔最高的村庄,每日迎接义乌第一缕曙光,这里也曾是中共金萧地委成立之地,是赫赫有名的金萧支队坚勇大队活跃的地方。
得益于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依托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如今的大畈村,以乡村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导,以田园乡居生活为目标,开设了竹山公园、系列景观小品及红色旅游景点。村内民宿、餐饮等服务产业蓬勃发展,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前来“看山、看竹、看水、看生态”的游客纷至沓来,村民切实享受到了公益林建设带来的生态红利。“去年一年游客量就达5万余人次,村集体收入超60万元。”大畈村党支部书记叶达云说,越来越多的村民积极投身农文旅行业,吃上了“旅游饭”,村庄的山变得更加青翠,水变得更加碧绿。
在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过程中,义乌市注重发挥项目的引领作用。目前,已建成望道森林公园、华溪森林公园和德胜岩森林公园三个省级森林公园和南江湿地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游憩的好去处,也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生态品质。同时,义乌市结合和美乡村建设、“一村万树”行动,加强农村绿化美化,打造了一批具有乡风浓郁的山水田园景观。建成国家森林乡村6个,浙江省森林村庄16个、“一村万树”示范村15个,金华市森林村庄112个,义乌市森林村庄248个。通过发展林区特色的农家乐和民宿,既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为实现“两山”转化,义乌市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已连续成功举办16届,被誉为“林业奥运会”“林业广交会”,成为中国林业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新标准发布、展示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林产品国际贸易。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以更严格标准强化生态公益林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资源保护,构筑生态屏障,积极探索林业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林业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贡献资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