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潮”起来 “活”起来——探索义乌曲艺发展新未来

发布时间: 2024-08-09 10:29:35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全媒体记者 陈洋波 文/摄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相声、快板和评书,是中国曲艺中比较大的几个门类,也是义乌曲艺的重要组成。去年10月,义乌市曲艺家协会相声快板评书学会揭牌成立。该学会有会员40多名,包括4名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和8名省曲艺家协会会员。

  义乌,是中国曲艺之乡。在义乌,不同曲种之间借鉴学习、取长补短,为传统艺术开拓视域、返本开新提供了成功案例。“市曲协相声快板评书学会的成立,对推动地方曲艺文化的融合发展,繁荣义乌艺术种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市文联党组成员张旦萍表示。

  紧跟时代潮流挖掘曲艺新题材

  “义乌不单是世界小商品之都,还是历史文化名城,义乌四大家、颜乌葬父、三千义乌兵等,都是很好的曲艺创作源泉。这也是不少省外的曲艺家千里迢迢来到义乌并留在义乌的重要原因。”市曲艺家协会秘书长龚吉雯说。

  曲艺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艺术形式,虽然与其他一些艺术相比并没有那么高深,但曲艺始终坚持以平易朴实的风格,讲述着千百年来的中国故事、中国精神,其价值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当代曲艺在作品创作中,始终坚持从时代变迁中汲取创作营养,红色文化、改革故事、网络文学都可以是曲艺艺术题材的组成内容。

  相声作品《鸡毛飞上天》,就是根据义乌本土文化创作的曲艺作品之一。“小小鸡毛飞上天,共同富裕谱新篇。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生活比蜜甜……”短短10多分钟的《鸡毛飞上天》,浓缩着义乌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故事。义乌曲艺人通过相声的形式,努力把义乌这种“鸡毛飞上天”的改革精神传递到全世界。

  “好的曲艺作品,一定是与新时代紧密结合的。”张旦萍说,曲艺创作就是要抓住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不管时代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一点是不能变的,就是曲艺中永远要有正面的、昂扬向上的、跟这个社会相符合的或者是能够引导这个社会前行的事物。

  “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我们还将曲艺题材转向很多热门网络小说。网络小说改编的评书,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石派评书传承人、义乌市相声快板评书学会副会长楼兰(艺名,原名米秀琦)告诉记者,网络小说跟评书有着相近之处,都是不断制造悬念让人欲罢不能。如今,她评说过的网络小说有《武动乾坤》《帝尊》《神魔天尊》《黄金瞳》等。

  楼兰觉得,相声也好,快板、评书也罢,作为说唱艺术,曲艺作品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演出实践,在观众的检验中不断打磨的,唯有如此才能日趋完美。除了对新题材的挖掘,如何将传统题材演绎出新的内涵也十分重要。骆宾王的刚正、宗泽的爱国、徐侨的清廉……这些义乌故事虽然已经通过很多艺术形式广为人知,但如何通过不同的曲艺形式进一步发扬义乌传统文化的更深内涵,让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完美融合”,是值得持续探索的课题。

  “努力做出精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作品质量、做好艺术细节等,是我们青年曲艺演员需要重视和学习的事情。”龚吉雯表示,义乌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为曲艺艺术发展、地方文化融合搭建了很好的艺术交流平台。大家将努力挖掘义乌传统文化、学习新时代文化,并以此为创作源泉,推出更多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相声、快板、评书作品,让更多的人在义乌感受曲艺魅力,让更多青年曲艺人才展现曲艺的风采。

  道尽人间冷暖发挥共情好传统

  拿相声来说,它是一门取材于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接地气,可以说是相声最大的特点。“说”“学”“逗”“唱”是相声的美学四维。曲艺人只要一提到相声,都会说相声有“说”“学”“逗”“唱”四门功课。

  我市相声演员金寿正认为,“逗”是相声艺术风格的核心呈现,是相声区别于其他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逗”不是相声的专利,但唯有相声里的“逗”是它的灵魂所在。没有“逗”就不是相声,而“逗”的重点在于包袱。

  如今,“包袱”这个词已经被越来越广泛运用,戏剧、影视、文学、主持、演讲等有时也会弄个包袱。这就要求曲艺人更认真地研究包袱,下功夫去做出更精彩的包袱。“好的包袱、高级的包袱,是艺术的、有感染力的、令人回味的。”金寿正说,只有观众听得懂、接得住的包袱才是好包袱。只有与人民群众所思所想合拍,才能引发群众的感情共鸣。

  “在表演相声作品《鸡毛飞上天》的时候,我发现当我用义乌方言抖出一个包袱的时候,现场年纪大一点的观众就会感同身受。”金寿正说,但是年轻观众尤其是小孩,一个是可能对方言不是很熟悉,再则是对过去的生活无感,所以接不上这个包袱。

  为解决这个问题,金寿正与其搭档表演《鸡毛飞上天》时就设计了一段很有趣的对白。当金寿正用他优质的嗓音,喊出那一句经典的“鸡毛、鹅毛……”后,其搭档就会适时地问台下的小朋友:“你们知道金老师刚才用义乌话说的是什么吗?我来翻译一下。他喊的是钵钵鸡,一元一串的钵钵鸡……”这时候,全场小孩都被带动起来,齐声合唱《钵钵鸡》。

  这种互动式的包袱,还时刻紧跟着社会“潮流”。“小朋友的圈子里火什么,我们就演什么,适时对作品进行相应调整。”金寿正说,“我在小小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钵钵鸡,一元一串的钵钵鸡……”这些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新题材,创作目的就是让小朋友们在欢声笑语中主动接受和传承义乌传统文化。只有赢得小朋友们的共情,他们才会对相声感兴趣,对相声讲的内容感兴趣,才能发挥曲艺寓教于乐的作用。

  “俗话说得好,参透人情方是书。评书也是一样,你懂多大理才能说多大书。”楼兰对曲艺共情这点,也深感认同。从共情的角度来说,从民间走出来的、以说唱为主的曲艺艺术,本身就有先天优势。这是其他艺术所不能比的,所以一定要发挥好共情优势。不管是生活的酸甜苦辣、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还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真情才能感染人、打动人、鼓舞人。

  无论什么时候,曲艺都有它的生命力。因为它来自基层,说的是老百姓的语言。

  市曲艺家协会主席蒋迎炜表示,义乌曲艺同样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群众基础,形态各异的曲种活跃在城乡各地,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作为新时代的曲艺人,应当“深扎”基层生活,近距离观察关注社会民生,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表达形式,以求新求变、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为社会提供更多具有精神内涵的曲艺精品力作。

  多种形式融合探索艺术新天地

  “想要征服观众,就要努力比他们的预期高一些,观众才能服你。要想比观众高,那就必须是高智商的创作。但是又不能让人看不懂,努力做到高一点,这样才能引领观众。”蒋迎炜说,这种“高”不单体现在内容上,如今也体现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传播平台带来的融合创新形式非常引人瞩目。近年来,传统曲艺通过新媒体平台直播、短视频推广已是常态。曲艺的演出空间,从传统的茶园剧场到互联网新媒体,带来了几何倍数增长的观众。尤其是相声、快板、评书等曲种,更是成了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等各大音频平台上最受欢迎的曲艺种类。

  “在懒人说书App里,我评说的《杨家将新传》播放量达到了322万,《神魔天尊》开播不久就已经有了108万的播放量。”楼兰笑着说,网络尤其是直播间的受众参与性与互动性之强,是传统茶馆剧场所不能比的。相声快板评书,借助网络成了年轻人的新宠。这样的跨界融合,体现了曲艺博观约取的开放性、亲切性和灵活性,是曲艺发展的新路径。

  隔三岔五,金寿正也会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直播,为观众表演相声、道情等曲艺节目。“从什么都不会到自己拍、自己剪、自己上字幕,一点点慢慢摸索,努力跟上这个时代。”金寿正笑着说,如今,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甚至“00后”成了欣赏曲艺节目的主力军,也成了创作和传播曲艺的新生力量,自己的几个师弟甚至还是“10后”。

  金寿正觉得,网络直播带给观众极强的视觉冲击和反差感,也让相声节目有了更多看头。但追求创新不代表着标新立异,相反是在对传统艺术深刻了解基础上的跨界融合。在不同曲种之间碰撞火花、融合其他艺术形式之长,是相声、快板、评书等曲艺创新的重要路径。

  “坚持继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相统一,是义乌曲艺持续发展的硬道理。”张旦萍说,新时代曲艺艺术的发展,应当鼓励各种形式的探索创新以形成最大合力,在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中努力探索曲艺发展新未来。

  去年以来,市文联积极搭建“文艺义乌”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打造各类曲艺项目,开展规模化巡演,努力让曲艺文化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义乌本土曲艺文化的跨地域传播和交流,真正让义乌曲艺“火”起来、“潮”起来、“活”起来。

  
编辑: 程雄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