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8月30日讯(记者 经丹敏 陈云锋 编辑 童晓)义乌南枣,作为本地的文化象征,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和卓越品质,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这门传统手工艺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在文化传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福田街道杏园村,记者专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骆红卫,他自幼与枣结下深厚情缘,继承并发扬了家族的枣加工技艺。2012年,这一技艺被正式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骆红卫告诉记者,南枣的加工过程极为复杂,包括选枣、洗枣、烫红、晒红、煮枣和烘焙等环节,尤其是晒和烘的过程需要反复进行,以确保枣的品质。与蜜枣相比,南枣对原料的要求更为严格,必须选用质量上乘、无破损的义乌大枣,且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保持其天然风味。
骆红卫说:“2023年,蜜枣的产量达到了250至300吨,南枣产量为30吨,这一产量不仅满足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也带动了河北省石家庄赞皇县1万多亩枣产区的发展。”目前,义乌南枣已远销至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成为当地药引子的重要来源。
义乌南蜜枣的全球畅销,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水平,更将义乌文化带向了世界。这门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