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浙江日报》5版
日前,约旦商人、义乌贝迪餐厅老板穆罕奈德来到位于稠城街道词林社区的花桥—稠城“共富工坊”实体店,复购了一把金丝扫帚,“以前打扫店里店外都用塑料扫帚,扫不干净还容易坏,这个扫帚质量好。”这把连老外都叫好的土扫帚,来自浦江山区。
稠城街道和花桥乡,一个是义乌的中心主城区,一个是浦江的山区乡镇。得益于金华实施的“百镇共建强基”行动,两地聚焦产业要素匹配、资源优势互补,通过打通供应链条、拓宽销售渠道、签署合作协议等举措,开展项目共建。将花桥土扫帚打入义乌市场就是其中之一。
走进花桥乡长畈村的制帚基地,只见仓库里堆满了竹枝条和金丝草毛料,一把把手工扫帚整齐排列着。长畈村手工扎制的扫帚历史悠久,有“金扫帚”之名。“以前都是农户在自己家里制作,产量少、市场小、知名度不高,销路一直打不开。”长畈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海红说。
与义乌结对后,稠城街道把“村集体统一销售+农户安心生产”的经营模式带到花桥乡,并引导长畈村成立制帚厂,规范制作流程、严格把控标准,生产方式从原先的“家庭式作坊”升级为“工厂化作业”,不仅提高了效率,品质也得到提升。
为了帮花桥土扫帚打开销路,稠城街道还专门开设稠城—花桥“共富工坊”,把扫帚在内的10多种花桥特色农产品摆在工坊内展销。
前来购物的穆罕奈德一眼就看中了这把土扫帚,并很快被圈粉。在他的推荐下,不少外国餐厅都购置了同款扫帚。“我们的餐桌经常摆在户外,垃圾不易清理,用这个扫帚扫地很方便。”苏坦餐厅老板奥兹坎对土扫帚也赞不绝口。
此外,稠城还和花桥就“扫帚供应链项目”进行多次交流与对接,把花桥土扫帚推荐给义乌本地的高校、企业等,达成批量采购意向。“年销量从2022年的8万余把,跃升至如今的15万余把,每年可增收180余万元。”陈海红说。
据了解,除扫帚外,两地自结对以来还深入开展来料加工、小香薯供销、高塘露营基地等多个项目,直接产生经济效益100余万元。“我们还通过文化走亲、送诊送课、助农展销、联合宣讲等形式,开展文化共建结对活动,共同搭建区域共建‘连心桥’,实现共赢发展。”义乌市稠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