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上午8点,位于北苑街道的新丝路学校的食堂内,洁净敞亮的餐厅里人来人往,却非常有序。“学校食堂的饭菜很可口,每天还有班主任、校领导陪我们一起吃饭。”该校301班学生骆一震开心地介绍学校就餐情况。
今年4月以来,新丝路学校对照“示范食堂”建设标准,对后厨的功能布局进行了更加合理的规划,购置了消毒灭菌等设备,完成了“五常法”“色标管理”导入、从业人员操作规范培训等一系列提升内容,成为我市“示范食堂”建设的典型样板。
实施中小学校“示范食堂”建设行动是2024年浙江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我市以此为抓手,全力为师生们打造“满意食堂、放心食堂”,共完成建设中小学校“示范食堂”28家,超额完成浙江省民生实事项目目标。
优化管理
提升学校食堂软硬件
在新丝路学校厨房门口,墙上两处公开栏十分显眼,上面除了张贴从业人员的健康信息、日常监督检查管理规范等信息,还详细地展示了食堂卫生区域平面图,每个区域都有对应的责任人负责管理。“以前后厨的各个区域没有明确责任人,还是会存在管理漏洞。”北苑市场监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区域职责进行明确后,他们检查时有问题就能够及时落实到责任人。
在后厨重点区域,墙上挂着的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食材采购查验、储存等台账一目了然,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等设备设施一应俱全,后厨环境卫生、加工操作、备餐供餐、食品留样等关键环节管控一步到位,各种刀具、砧板、容器等均按照色标管理分类摆放和使用。
此外,学校食堂在粗加工、烹饪、洗消、备餐四个关键点位均安装了“阳光厨房”视频探头,通过显示屏直播后厨情况,实现食堂管理人员、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在线查看厨房后台全流程。据了解,借助“校园智治”平台,学校食堂“阳光厨房”对不按规范穿戴工作衣帽等违规行为实行线上抓拍、线上推送、线上整改、线上处置,实现全流程智能化闭环管理。通过“互联网+阳光厨房”,让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更加透明。
机制创新
探索食品监管和学校深度融合
午餐时间,记者在义乌市望道小学看到,校长陈文军坐在孩子们中间,吃着同样的饭菜,和孩子们聊着校园内的点滴。而在不远处,还有一名身着制服的“副校长”同样与孩子们一同用餐。他是义乌城西市场监管所的副所长陈兵彩,这学期,他获聘担任该校的“食品安全副校长”,定期在校陪餐,并发挥监管专业优势,深入指导帮助学校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义乌早在2019年起便全面建立了“校长陪餐制”,多年来一以贯之。今年9月,义乌又在省内率先聘请市场监管部门干部担任“食品安全副校长”,定期对学校食堂进行检查、培训,探索将食品安全监管和学校管理深度融合。目前首批20名“食品安全副校长”已上任,后续还将有序拓展覆盖面。
食品原材料检验检测是严防严控校园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广大师生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北苑街道、城西街道、佛堂镇等镇街分别联合属地食安办、教育服务中心,在辖区内设立校园食品安全共享实验室。“每天都会随机抽取辖区的学校,对当天的菜品进行取样检测。”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校企合力从源头把控好食材质量;我市将结合中小学“示范食堂”创建,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学校食堂,更好地守护“舌尖”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