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队员上门为企业开展面对面服务
近日,佛堂镇某餐饮企业计划对公司内部进行升级改造。由于拿不准装修改造、油烟设备装置、消防器材配备等是否有新要求,企业便通过“治理通”服务端“有事我来办”的“执法指导预约”功能,将亟须解决的几个问题罗列出来并上传,向平台提出预约申请。
佛堂镇全域智治中心收到申请后及时研判,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通知行政执法、卫健、应急管理等部门在24小时内约定时间“一次上门、全面服务”。第二天上午,佛堂镇综合行政执法队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上门服务,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对方有效避免了因不懂法或不合规经营带来的损失。
这是我市当前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行的“预约式”执法片段。“预约式”执法是市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推行的一项助企服务举措,也是落实“互动治理型”执法模式的工作实践。其做法是,通过企业在线上预约、执法监管等部门组团上门的方式,有效应对企业规范生产经营和执法部门检查扰企问题,助力我市营商环境再提升。
有求必应
搭建“点单式”受理平台
行政执法工作面广量大,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今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严格落实“管住风险、无事不扰”的要求,切实减少生硬执法、过度执法、重复执法、低效执法等突出问题。
在佛堂、江东两地试点基础上,市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积极推进预约服务快速通道落地,及时在“义乌执法”公众号上线“义企通”,强化宣教并普及具体做法。与此同时,全市14个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开通指导服务窗口、电话热线等线下渠道,方便辖区企业根据实际需求随时随地“点单”。
执法部门根据企业点单,及时组建指导服务团队,上门提供定制化的指导服务,并形成“体检报告”,帮助企业辨识、消除经营风险和安全隐患。在推行过程中,市里鼓励各镇街结合属地实际拓展更多预约渠道,比如佛堂镇“治理通”工具、江东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企业公众号等。
有的放矢
编制“保姆式”服务清单
针对行业监管场景、企业共性需求和高频执法检查事项,市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有的放矢,联合相关部门梳理编制安全生产、燃气使用、证照办理等方面合规指南。该指南通俗易懂地释明行业监管要求和防治建议、违法行为及处罚依据,让企业看得懂、用得上,主动对照开展自查自改,变“要我合规”为“我要合规”。
日前,一支由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执法队员,以及江东街道建设办和经发办工作人员组成的“服务团”,对某饰品公司的临时建筑审批流程、特种设备使用、垃圾分类制度规范、企业食堂燃气使用和食品安全等项目逐一进行检查指导。
根据现场检查情况,“服务团”以书面形式提出了该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法律依据和整改方案。同时,执法队员还向企业负责人宣讲了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出台的《惠企便民20条》内容,当面为对方答疑解惑。
据不完全统计,自推行“预约式”行政指导服务以来,我市已受理预约并上门指导535户次,靶向整改风险隐患334个。
以案促改
优化“帮扶式”保障链条
为深入推进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今年以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推行“三书同达”制度,实现对企业“行政处罚——合规指导——信用修复”的“全链条”闭环监管,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质效。这里的“三书”,指的是《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合规建议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
据了解,在以往的涉企行政处罚实践中,往往侧重于事后处罚,即“一罚了之”。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迅速制止违法行为,但容易忽视对企业合规经营的引导和帮助,起不到以案促改的作用。而“三书同达”既能让企业了解到认定此次违法行为的法律依据和相关法律责任,并明确告知企业信用修复的详情信息,减少企业“失信”成本,同时还能帮助企业剖析问题根源,引导企业筑牢依法合规经营底线,指引企业做好违法整改“后半篇文章”。
在具体工作中,相关部门将指导服务结果与行政检查相挂钩,动态调整监管检查频率,从源头上降低企业受检负担。通过落实“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机制,引导企业及时纠正违法行为;通过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加强信用修复指导帮扶,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当前,随着新一轮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落地,我市将持续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让执法工作从“管理导向”向“治理导向”转变,持续完善和普及预约执法服务,扩大服务覆盖,优化服务细节,进一步增强服务对象的安全感、获得感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