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走进福田街道白岸头村,一排排移动直播间灯火通明,主播们正铆足干劲,奋战新年“开门红”。
“以前村里用临时的基建电源,负荷经常过载,不仅影响大家的生活,也无法谋划产业发展,导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上不去。”白岸头村党支部书记骆晓军介绍,借着“临改正”的东风,白岸头村完成电力配套设施建设,彻底摆脱“用电难”的窘境。
曾经,像白岸头村这样存在“临代正”问题的村(社)不在少数。2024年年初,我市启动全市域临时用电问题整治工作,聚焦临时用电转正式用电问题,对全市域临时用电问题全面起底,多方联动、全力推进,以“非常力度”实现“临改正”的“非常速度”。
全面起底用电“问题村”
在旧村改造和农村有机更新项目的推动下,众多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尤其普遍存在于多个村落的用电“临代正”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所谓的用电“临代正”,即在农村改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村民长期使用临时基建用电,而非转为正式用电。这种情况不仅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不便,更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群众反映较为强烈。例如,线路过载、电压不稳等问题频发,甚至有私拉电线、乱接电源的现象出现。国网义乌市供电公司营销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临时用电设备多属村集体所有,缺乏专业的检修维护,一旦出现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将临时用电转变为正式用电,对提升用电安全性和降低电费支出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省纪委监委推动省电力公司与地方政府、纪委监委共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成立省、地、市(县)三级联合工作组,采取“永临结合”、分区接收等措施,确保每个需要改造的地方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在这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义乌市纪委监委会同供电等部门,强力推进农村用电“临代正”问题的专项整治工作,全面起底用电“问题村”。
全速推进用电“临改正”
早在2022年上半年,白岸头村就曾遭遇电力供应紧张的严峻挑战,最高负荷突破了2100千瓦大关,导致变压器与线路容量不堪重负。国网义乌市供电公司迅速反应,向该村发出了隐患通知书,并在同年12月紧急增设2台变压器,总增容2800千伏安,有效缓解了燃眉之急。然而仅半年后,该村最高负荷再次攀升至2948千瓦,供电压力再度显现,“临改正”成了彻底解决用电问题的唯一出路。
协商、项目申报、现场勘查……在国网义乌市供电公司专班和属地街道的重视下,白岸头村用电“临改正”项目顺利推进。白岸头村党支部书记骆晓军介绍说,白岸头村从2017年开始旧村改造,全村共计有79幢、870间房屋。2022年前后,村里完成旧改,村民大多入住新房。因电力配套设施一直未建成,之前村民用的一直是临时基建用电,这次“临改正”工程的落地,村里发展彻底突破了用电瓶颈,尤其配电房建好后,供电公司还帮村里完成一户一表改造,优化设计方案,把一区(别墅区)原来的电缆分接箱从壁接式改为落地式,大大提升改造进度,产业和居民用电都不再愁。此外,“临改正”后,居民按照阶梯电价自行缴费,大大降低了用电成本。如今的白岸头村“电力十足”,实现项目发展得空间、群众生活得实惠的共赢局面,完成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负数”到破百万元的蝶变。
白岸头村的变化不是个例。在多方协作与“非常力度”的支持下,义乌“临改正”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11月底前,全市百余个“问题村”完成整改,彻底解决用电难题。
全力提升居民获得感
靠着“临改正”打好村庄发展“翻身仗”的还有廿三里街道东莲塘村。东莲塘村党支部书记任春茂介绍,该村以前是个“穷山村”,自2008年启动有机更新以来,村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也纷纷回村创业。
“房子建好了,但村里的用电从2021年3月起就是临时用电,不仅无法满足高峰期的用电需求,村里的电线也是乱拉乱接,既不安全也不美观。”
2024年4月,农村“临代正”问题专项整治就此拉开序幕,东莲塘村第一时间提出改造需求。改造过程中,供电部门综合考虑东莲塘村产业项目总体规划、农户和租户入住后的用电需求以及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留等情况,确定了“配电房+箱变+全电缆”建设方案。变压器总容量由原先的630千伏安提升至3630千伏安,大大增加了用电容量。在市纪委监委的督导和各方主体的大力支持下,仅用2个月便完成整治,帮助262户农户在夏季用电高峰前用上“放心电”,彻底解决了夏季临时用电容量不足、线路烧毁、频繁跳闸等问题,用电成本也大大降低,每年可节约电费支出约50万元。
解决问题的同时,供电部门还主动延伸服务,为村集体优化设计方案,帮助用户减少投资成本和建设周期,如为“临改正”的佛堂镇堂楼下村优化供电设施配置,减少村集体投资11.7万元。同时,推行“一户两表”电价优惠政策,让村民省心又省钱,更有安全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