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的老楼退休后被义乌市某用人单位返聘,近日,其在上班时不慎被仓库货物砸伤了腿。正当他准备向单位协商医疗费时,单位人事部门告诉他已为其申报了工伤。
原来,根据《浙江省用人单位招用不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办法(试行)》,包括大龄劳动者、实习学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七类人员可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这个政策很贴心,针对性也很强,把一些特殊劳动群体都考虑进去了。”老楼由衷给该政策点赞。
工伤预防既是职工人身安全的“保护伞”,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防护网”,更是促进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助燃器”。去年以来,义乌市持续推进完善“预防、康复、补偿”三位一体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坚持走好工伤预防“关键第一步”,着力构建“宣传培训—隐患排查—重点监测—整治提升”全链条闭环工作机制,为更多劳动者提供保障。
宣传赋能系好劳动用工“安全带”
“授课老师讲的几个工伤案例对我触动很大,今后在生产线上一定要注意安全。”浙江母爱婴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工小张说道。日前,市人社局联合相关部门走进该公司生产车间,通过政策培训、座谈互动等形式,为一线工人深入浅出地讲解工伤认定、职业病防治、工伤保险待遇等知识。
去年,人社部门大力开展以工伤预防宣传为主的“六进”活动。工作人员通过上门宣讲、摆摊宣传、现场演练等方式,将工伤保险政策和工伤预防知识送进市场、企业、园区、乡村、工地、平台,持续提升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工伤预防意识和能力,实现工伤保险从“被动补偿”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与此同时,义乌市还组建了市级劳动保障督导员、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管理员、社区(村)和企业(项目)劳动关系协调员三级劳动保障联络员队伍。这支队伍充分发挥积极性,当好“宣传员”“引导员”,把劳动用工管理服务延伸至最末梢。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义乌市累计召开工伤预防政策培训会议24场次,培训企业2700余家,现场宣传答疑17场次,服务群众5200余人次。
培训赋能上好职业技能“必修课”
前段时间,市人社局组织人员对浙江荣呈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新社区地块工程开展新入职员工岗前培训,参与培训的职工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今天的培训很实用,让我们公司员工掌握了很多岗位必备技能和急救知识。”公司工程部副总经理吴春良说道。
“根据工伤案件分析,我们发现建筑类工伤案件占比高达40%,所以针对建筑领域工伤预防,我们打好一系列‘组合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义乌市制定了《工程建设领域工伤保险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实施方案》,人社部门在宣传工伤预防政策法规基础上,重点加大工伤预防岗前培训工作力度,将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直接传授给一线工人,切实提升建筑工人“我要预防”的意识和“我能预防”的能力。
新的一年,义乌市将探索建立产教融合培训学院,根据产业特点和企业实际,为企业量身定制标准化精准化培训内容并开展专岗专训。同时,将不同行业工伤预防培训课程纳入义乌市“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工伤预防指导和培训服务,切实提升产业工人队伍工伤预防能力。
数字赋能拉响安全生产“预警器”
“相关职能部门实地走访后,向我们反馈企业在车间生产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施工环境改造。”义乌市易开盖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多亏政府部门“精准把脉”,让企业能够“对症下药”,有效减少了工伤事故。
工伤能获赔是底线,安全不出事才是目标。当前,义乌市设立了工伤预防大数据库,通过工伤事故总量、发生率、工伤等级等指标数据的动态跟踪和对比分析,精准识别和定位工伤预防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人群。
在数据导航基础上,人社部门还将预警信息精准推送给企业。与此同时,部门联动上门开展隐患排查,着力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工伤预防源头治理、智能防范、及时预警、系统提升。
接下来,义乌市将持续发挥数字赋能优势,构建全面工伤预防信息化体系,深入开展多维度数据分析,做好隐患排查后整改提升“后半篇文章”,着力提升工伤预防的效率和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