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4月6日讯(记者 龚书弘 编辑 刘蓉)4月5日傍晚,义乌市义亭镇石塔二村热闹非凡——在该村小宗祠内,一条有着86片灯板的小龙灯正式起灯。与在春节期间举行的传统迎龙灯相比,这次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村里16周岁以下的少年,为清明节添上一份异常热闹的文化盛宴。
迎龙灯活动在义乌已有数百年历史,入选义乌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迎龙灯也是义乌“十大民间风俗”之一,早已成为义乌市民标志性的“乡愁记忆”。义乌迎龙灯大多在春节期间进行,但也有在清明时节迎的“清明灯”,参与者主要是未成年人。
在义乌方言中,“清明”与“聪明”同音,“灯”与“丁”同音,清明迎龙灯蕴含了长辈希望孩子们聪明伶俐,也期望人丁兴旺的美好祝福。当天,石塔二村少年们迎的“清明灯”比普通龙灯要小一号,由村民们集资邀请东阳木雕师傅精心制作而成。
“我们村春节期间迎龙灯的习俗已延续30多年,是村民们最注重的活动之一,不迎龙灯仿佛年都没有过完。去年年底,有村民提出为孩子们打造一场龙灯盛会,不仅可以让他们更有节日参与感,还能让他们受到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熏陶。”石塔二村党总支书记吴忠良说。
石塔二村有农户1400多户,户籍人口3000多人,在义乌是一个人口大村,也是比较富裕的村庄之一——该村是有名的头饰专业村,相关生产企业超过200家,外来务工常住人口2000多人。去年年底,村里发出号召后,村民们纷纷出钱出力,很快就制成了被命名为“小龙皇”的小龙灯。
当天,在“小龙皇”出发前,家长们细致地为少年们检查灯板、灯罩、蜡烛,非常有仪式感。起灯后,少年们抬着灯板兴致勃勃地朝前走,吸引了数千市民围观。走灯、拉灯、盘灯……孩子们迎龙灯的热闹程度毫不逊色于成年人。
“这一次,我和他负责在龙灯前面开路‘摇叉’。等到明年,我就12岁了,就可以去抬灯板了。”义亭小学四年级学生吴昊轩指了指身边比自己小一岁的吴杭霖说,他的一番话让后者眼里满是羡慕。
“每年村里迎龙灯,我家闺女都要去看。这一次有机会亲身体验,她非常兴奋。”村民吴女士一边帮14岁的女儿扶着灯板,一边对记者说。“村里举办这样的活动非常好,是对优秀文化的一种传承。”
据了解,这是石塔二村首次举办少年迎龙灯活动。“接下来,我们争取每年都能组织开展迎‘清明灯’活动,让更多孩子参与进来,让古老的民俗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新活力。”吴忠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