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4月11日讯(记者 龚书弘 编辑 童荟颖)4月11日上午,一列满载100个标准集装箱出口货物的浙江中欧班列(义乌-喀什-塔什干),采用“铁路+公路”多式联运新模式,经新疆喀什北站换装公路运输,由伊尔克什坦口岸出境,途经吉尔吉斯斯坦奥什,最终抵达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标志着长三角首趟整列铁公联运班列成功开行。
据悉,在上海路局、上海集装箱公司的支持下,该趟班列通过铁路95306平台与海关“单一窗口”数据直连,实现全程物流信息实时传输和启运地“一站式”通关,货物无需二次中转查验,大幅压缩运输时效。相较于传统全公路运输的9天和全铁路运输的12—14天,铁公联运全程时效预计仅需10—12天,综合运价更具竞争力,为外贸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铁路物流中心业务负责人陆元涛介绍:“在铁公联运模式下,货物从铁路义乌西站运输至喀什北站后,不再需要办理转关手续,可以直接通过公路运输至口岸出境,每个自然箱可节约相关费用500元。”
义乌海关监管二科科长周华伟表示,铁公多式联运模式下,海关开展全程便利化监管。企业只需在启运地办理报关和货物查验手续,就可以实现“一单到底”全程畅行,大幅提升物流时效。
近年来,作为全球小商品贸易风向标,义乌持续深化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不断密切人文交流。数据显示,2024年,义乌对中亚五国合计进出口96亿元,同比增长37.2%。其中,出口59.7亿元,进口36.3亿元。哈萨克斯坦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首倡之地和西出首站,对哈合作是义乌对外开放的重要板块。2013年4月23日,首趟中欧班列(义乌—中亚五国)从铁路义乌西站鸣笛启程,开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目前,该班列已实现常态化运行。
义乌国际陆港集团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趟班列为中亚地区开辟了一条高效稳定的物流通道,通过铁路长距离运输与公路灵活接驳的无缝衔接,形成“站到站”高效联运体系,为未来中吉乌铁路建成通车提前培育货源市场,助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记者了解到,依托国铁集团相关政策支持,对铁公联运进出境产品按“中欧、中亚铁公班列”开展专项统计,并在中欧班列门户网站统一发布。义乌天盟公司协同义乌海关、市场发展委、陆港集团等单位,共同推动新模式高效落地,为全国铁公联运业务提供了可复制的示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