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列满载各类小商品的“义乌—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简称“海铁联运班列”)从铁路义乌西站鸣笛启程,前往宁波舟山港,随后搭乘直达欧洲快船前往德国。该趟班列还享受到“第六港区”释放的政策红利,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节约了企业作业时间。
这是海铁联运班列通过“第六港区”向海图强的一个缩影。今年一季度,海铁联运班列发运超2.2万标箱,同比增长3.84%。
今年以来,义乌市场发展委、国际陆港集团通过强化货源组织、优化设施资源、深化区域协作等一系列举措,持续提升义乌铁路口岸服务能级。目前义乌已有300余家货代参与海铁联运业务,吸引20余家船公司落地开展箱管业务,依托宁波舟山港、温州港双通道优势,海铁联运班列实现每天3班常态化运行。
宁波港东南海铁物流有限公司驻义负责人刘旭东向记者介绍,当前公司通过海铁联运班列发运货物稳定,日均发运25个高箱,月均达800个。“铁路运输凭借时效与稳定性优势,正吸引更多企业选择。”他提到,运输品类结构显著升级——早期以小商品为主,如今高附加值货物占比攀升,太阳能光伏板、汽车整车及零配件、智能设备等成主力。与此同时,货源版图持续扩容,从义乌逐步辐射至杭州、湖州、绍兴等省内城市。
“去年,我们借助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发运2.36万个标箱。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在今年正式投用后,将推动我们业务量实现5%以上的增长。”刘旭东信心满满地说,发运场地转场至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不仅可调配的集装箱资源更为充裕,场地配备的智能化硬件设施,更能显著优化作业流程、强化管理效能,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海铁联运业务量增长有哪些特点?据义乌市陆港铁路口岸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分析,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强化“中欧班列+海铁班列”双班列联动,推动双班列高质量发展。加大小商品市场揽货力度,重点拓展小商品转关业务。在义乌部分光伏企业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公司深耕小商品市场,尤其聚焦占市场70%份额的转关业务。通过协调海关部门增加施封放行频次、优化转关流程,显著提升转场效率和客户体验。开辟海铁联运新通道,“义乌—宁波舟山港—威廉港”直达欧洲快速物流通道成功首发。该通道的启用,助力义乌形成“中欧班列”与“义乌—宁波舟山港—威廉港”海陆双快线并行的物流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