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力凡察看草莓成熟进度
朱佳莉把饲料撒进鸡笼里
前几日,央视新闻转发了一条短视频,“95后”小伙@小红回村种地,通过帮村民“打十几份工”而走红网络;重庆开州区网红@名模坤,因穿高跟鞋卖橘子的视频,被称为“扎进土地的高跟鞋”。这股“归园田居”的风潮也席卷义乌——年轻人放下城市繁华,戴上草帽、拿起锄头,以手机为新农具,通过各类网络平台,助力乡村发展,为这片土地创造更多价值。
奔赴乡野
新农具开垦诗意生活
“大家点击左下角的团购链接,可以带小朋友来农场体验一下!”4月23日晚上9时,来自义乌的抖音博主@农场棚主发布了一条视频,这位皮肤黝黑的小伙在大棚中推荐土豆、小番茄等农产品,亲切感十足。该视频热度持续上升,单日浏览量近2万人次,销售额达3000多元。这位博主正是义乌市绿云家庭农场创始团队成员史力凡。
这位来自东北的“95后”曾在深圳某科技公司学习程序开发,两年前转行来义乌做农业。作为年轻人,他脑子里有许多新想法。他化身短视频博主,用“憨农”人设吸引流量,拓展研学项目和直播带货,单场直播销售额最高达2万元。
与史力凡一样,位于后宅街道李祖村的生机花园农场主理人朱佳莉也习惯通过拍短视频等方式,记录和分享农场生活。打开小红书,搜索“生机花园农场”,就会跳出1100多条笔记,许多网友分享了生机花园农场的旅游打卡推荐帖。“有些游客在推荐李祖村的同时把我们农场也带上了。能得到游客认可,我很开心。”朱佳莉说。
“85后”朱佳莉原来在义乌城区经营一家外贸公司,后来选择下乡种地,并把电商思维带入乡村。“森林游园会”亲子活动帖、孵蛋后小鸡的成长帖、农场花园的种花帖……她的小红书账号吸粉近3000人,获得点赞与收藏近万个。
“共享菜园”是她通过小红书发布的一项活动。今年,朱佳莉的两亩“共享菜园”有30个家庭全程参与种菜。闲置的菜地也不闲着,朱佳莉自己种了番薯、土豆、胡萝卜、花菜等。她还组建了亲子活动群、农场吃货团购群等,通过微信群,当天现摘的花束、蔬菜包以预订的方式配送到城里,经常供不应求。
归园田居
是理想主义还是商业机遇
经营外贸公司期间,朱佳莉24小时待命、长期失眠、身心俱疲。为了疗愈身心,她与家人商量后,慢慢从外贸公司抽离了出来,转而选择在李祖村这片土地上,开垦属于自己的田园。
“选择来乡村发展是场豪赌。”朱佳莉坦言。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很骨感。初到李祖村时,她曾大量种植高价花卉,结果损失巨大。“土地告诉我,要顺应自然,脚踏实地。”朱佳莉决定在试错中前行。改种易成活品种,养殖小动物,经营藕塘与菜园,并结合研学课程、文艺市集等活动,逐步盘活农场,她也为都市上班族开辟了一块“精神自留地”。
“我一直在理想的框架里折腾,想保留这片土地原生态的东西,拒绝把农场商业化。这就注定只会吸引部分志同道合的人。”朱佳莉坦言,她也在寻找更多商机,创新经营模式,但前提是保持初心。
史力凡则是带着“干事业”的决心而来。绿云家庭农场起步时是一片荒地,“相比周边其他农场,我们起步较晚,想要占得优势,就得另辟蹊径。”虽然是农业“小白”,但史力凡充满信心。
当时,绿云家庭农场投入真金白银,为数字化农场打下坚实基础,其引进的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通过手机端就能远程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指标。“有了高科技加持,种出的产品也是高品质,但接下来怎么推广?”史力凡不断为农业“充电”,培训农业知识,学习电商思维,不断找题材、拍视频、学剪辑。他还克服上镜焦虑,天天蹲在大棚里“凹人设”,吸引流量。
打开史力凡经营的个人抖音账号,@农场棚主抖音号已发布了220个视频,其中浏览量最高达38万。去年以来,史力凡做了10多场直播,每场直播销售额平均在5000元,最高时达2万元。如今他又结合采摘、烹饪等内容,拓展研学项目,服务人数已超3000人次。
放眼未来
年轻人扎根乡村前景如何
无论是因为理想还是商机奔赴田园生活,朱佳莉和史力凡都表示从未后悔。
“当代年轻人下乡创业有挑战,更有前景。”义乌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会长金靖认为。她表示,眼下,“千万工程”助力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乡村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更齐全,网络、物流、交通实现村村通,为年轻人在乡村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政策支持更有保障,2022年义乌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成立并打造孵化空间,为年轻人提供创业培训及帮扶支持,降低创业风险。此外,年轻人还可通过参加农创客创业大赛,让专业人士检测创业项目的可行性,优化项目以达到成功的目的。
十几年前,冲动下乡创业最终失败而归的案例不在少数,如今,乡村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金靖建议当代年轻人要认同乡村价值文化,抱有“沉得下心”的耐性,步子不要迈太大,按照“春播秋收”的过程、遵循长期主义才会有收获。“朱佳莉在乡村就扎根了6年,从小而精的项目入手,慢慢做大做强。现在她的花园农场还有其他融合项目,盘子被一点点做大起来。”金靖说。
义亭陇头朱村年轻团队成功养出“稻虾”、上溪潜溪村共富灶在青年团队努力下成为共富样板、赤岸清溪村以蒲墟南货平台助农直播……放眼义乌,乡村产业多点开花,年轻人扎根乡村是否前景广阔?盘子一直在,就看年轻人如何展翅腾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