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绣湖评论>E网观察 正文

时评丨为山水“减负” 为文明“加分”

发布时间: 2025-05-16 08:53:17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尚凡

  春夏之交的商城山水间,露营热潮正与草木一同“疯长”。

  义乌江畔的草坪上支起繁星般的帐篷、画里南江的碧波倒映着天幕投影仪的微光、赤岸镇的千年香樟树下飘来手冲咖啡的醇香、大陈镇的溪流旁回荡着孩子们的嬉闹声。当大家把山水当作“第二客厅”后发现:那些被车轮碾秃的草皮、灌木丛中的塑料袋、树根旁若隐若现的烟蒂……让山水画卷有了刺眼的“污渍”。

  露营本是现代人追寻“诗与远方”的浪漫方式,但部分人的任性却让这场奔赴变了味。露天烧烤的炭火熏黑了江畔晚霞,随手丢弃的竹签扎痛了草地,乱停的车辆在草坪上刻下“伤疤”。这些行为不仅背离《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规要求,更与“无痕露营”的文明理念背道而驰。

  “无痕露营”需在“破”与“立”之间找到平衡。有人抱怨“不带炭火烧烤少了野趣”,但赤岸镇网红主播用卡式炉煎红糖麻糍的直播却吸引了上万点赞,焦香透过屏幕勾起乡愁;有人觉得“自带垃圾太麻烦”,但有的公园智能垃圾回收站能用分类垃圾兑换停车券,让文明行为变得“有利可图”。更让人欣喜的是,年轻一代正为环保注入新活力,有不少露营者随身携带“文明三件套”——可折叠硅胶烟灰盒、生物降解垃圾袋、太阳能充电板,这些细节如春风化雨,让守护自然的意识在笑谈间落地生根。

  当然,仅靠自觉远远不够。我们注意到,在赤岸、上溪、廿三里等一些景点,森林消防员用无人机巡查隐蔽火源,智能广播循环播放防火提醒。法规的“硬约束”与管理的“巧心思”相结合,才能织密文明露营的安全网。正如一些露营基地的标语所言:“我们带走山水的馈赠,只留下对自然的敬畏。”迷人山水间,当最后一拨游客提着分类垃圾走向回收站,当消防志愿者值班日志写下“零火情”的记录,这座城市正与自然达成新的默契:真正的生态露营,不留痕迹,只存回忆。

  推广“无痕露营”,不仅是为山水“减负”,更是为文明“加分”。期待更多人在享受自然山水风光时,能像收拾自家客厅般整理营地,像呵护孩子般爱惜草木。如此,义乌的山水画卷方能常看常新,我们的“诗与远方”才会真正可持续。

编辑: 童荟颖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