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乌苏溪镇塘里蒋村,一座方方正正的仓库坐落于乡野田间。穿过田野步入仓库,只见货架上、工作间堆满货品,工作人员忙着理货、打包、发货。二楼直播间内,主播在镜头前热情地介绍产品,下播后即刻又赶往一楼仓库处理订单。这样的一番忙碌景象,正是小众云仓的日常写照。
小众云仓是一个由义乌青年委员搭建起来的创业空间,矗立在乡村之中,致力为农村小微电商企业提供仓储、发货等“一条龙”服务。提及小众云仓,不得不介绍它的创始人之一蔡静。
从全职妈妈到青年委员
蔡静是温州人,也是义乌苏溪镇西山下村媳妇。大学毕业后,她在北京先做了两年设计工作。后来,蔡静丈夫提议,“要不回义乌创业试试?”两人一拍即合,在2014年回到义乌。
随后的6年时间里,蔡静在家专心当起了全职妈妈。这期间,她不忘提升自我,自学心理学知识,同时也在准备司法考试。
人生的转折点在2020年悄然到来。那年,义乌正在实施“一村一青年委员”计划,推动35周岁以下青年到农村工作,而蔡静所在的西山下村,正需要一位年轻能干的青年处理村务。“当时家里人觉得我挺适合的,鼓励我去报名,就当是给村里帮帮忙。”于是,蔡静加入村两委工作。从处理家长里短的琐事,到化解村集体矛盾,蔡静在工作中展现了年轻人的活跃思维与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推动村里完成了一系列改革。
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蔡静逐渐赢得了村民们的赞誉。2020年10月,蔡静正式被任命为西山下村党支部副书记、监委会主任,完成了从全职妈妈到青年委员的身份转变。“没想到在村里帮忙,帮着帮着就成了村干部。”蔡静的一句笑谈,背后是她对乡村发展的深厚情怀与不懈努力。
小众云仓落地生花
2021年,彼时已是青年委员的蔡静,敏锐察觉到乡村电商的发展潜力,便与几位志同道合的青年委员,共同萌生了创建小众云仓的念头。2022年,他们带着小众云仓的概念,报名参加了义乌市青年委员创新创业擂台赛。最终,他们的项目“小众云仓——小型仓储运作专家”一路过关斩将,在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于当年顺利投入运营。
义乌市同圆仓储服务有限公司(小众云仓)作为全市首个纯市场化运作的“强村公司”,由东洪、青春、后店、塘头应、后山坞、下陈六个村联合成立,村集体投资入股,青年委员主导运营,每年盈利按持股分红。
采访中,蔡静向记者娓娓道来创办该项目的初衷。“苏溪镇有许多‘淘宝村’。对村里的小微电商企业而言,解决仓储问题是关键。但现有的多为大型云仓,面向的目标群体是日均上万个订单的电商企业。当时,下陈村青年委员吴桥中、新厅村青年委员陈志强、东洪村青年委员吕映飞一起找到我,提出是不是可以开拓思路,建立一个小型云仓,为小微电商企业服务。”
蔡静当即做了详细的市场分析,认为这一模式不仅能解决小微电商企业的仓储难题,还能借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几人说干就干,各司其职,组团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
由于没有可参考的先例,小众云仓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由团队成员一点点“摸着石头过河”琢磨出来的:有人负责项目运营和云仓管理,有人精通渠道开发和宣传推广,有人专攻客户对接和货品管理……蔡静则在团队中担任协调统筹的角色。团队成员发挥所长,默契配合,将小众云仓办得有声有色。
正如创办之初所愿,小众云仓现已累计为超百家企业提供仓储服务,每年带动超300位村民就近就业,高峰期日均处理订单量近3万单。“今年‘618’期间,我们日均发货量达到近18000单,最高一天甚至接近35000单。”蔡静指着办公桌上厚厚两沓快递单说,“看,这是今天上午要处理的一部分订单,少说也有两三千单了。”
吸引青年人才留乡返乡
随着小众云仓的崛起,越来越多乡村加入小众云仓的投资中,除了原有的6个村子,后续又有徐丰、新厅、苏港等8个村子投资加入,场地也从原来的1100平方米扩大至2700平方米。
蔡静认为,扶持青年人创业,始终是小众云仓的重要使命之一。这个平台,由青年人创办并主导,正为更多青年人搭建起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去年,小众云仓以加盟合作模式成功引入一家青年摄影工作室。“大家只需要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能轻松加入小众云仓。选品、人工、发货等一系列问题,都由我们解决。”蔡静说。
蔡静深知,小众云仓起于乡村而兴于乡村,它的目标群体是扎根乡村的小微商家,对于这些青年创业者而言,小众云仓精准匹配资源,助力他们在乡村热土蓬勃发展,同时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回乡创业,为乡村注入不竭活力。
如今,除了提供仓储服务,蔡静也在思考如何推动小众云仓多元化发展。“今年,我们尝试用数字化赋能人才市场,筹备直播带岗业务。”对于今后小众云仓的发展,蔡静满怀信心。
采访札记:
让青年创业梦想在乡村生根发芽
在蔡静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的敢想敢拼,也感受到她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从乡村起步,进而反哺乡村,蔡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人在乡村扎根的执着与担当。
如何让青年人愿意扎根乡村,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命题。人们往往认为,乡村工作单调乏味,难以带来显著的成就感。然而,蔡静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人生之路,她把村干部与创业者双重角色进行了完美融合,运营小众云仓锻炼出的商业思维,让她在处理村务时更加灵活多变;村里的实践经验与沟通技巧,则让她在项目管理中如鱼得水。
小众云仓为青年人才搭建了历练平台,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能推广”的农村青年人才培养新模式,吸引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青年人才回乡创业、扎根基层,让青年人才在乡村共富中“挑大梁”,进一步激发乡村活力。
蔡静在采访中反复提及,小众云仓所取得的成就,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所有青年委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一位加入小众云仓的青年人,心中无疑怀揣着助力乡村发展的美好梦想。乡村天地宽广辽阔,大有可为,正待青年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用智慧和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