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90后兵支书”楼思佳:扎根基层 服务乡梓

发布时间: 2025-07-28 07:27:31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义乌商报见习记者 魏佳佳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在义亭镇王阡村,有一位年轻的退役军人村干部——楼思佳。从保家卫国到建设家乡,他将部队淬炼的忠诚品格和担当精神,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这位“90后兵支书”的奋斗历程,不仅是一部个人成长史,更是一曲退役军人扎根基层、服务乡梓的赞歌。

  仪仗队里磨出“义乌骨气”

  2009年,18岁的楼思佳怀揣理想参军入伍,在仪仗队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在连队里,他始终以“第一批上场”的高要求来激励自己。

  “那会儿就一个念头,绝不能给义乌人丢脸!”楼思佳回忆道。为此,他每天清晨五点多便开始高强度训练,站军姿、踢正步、练摆臂,日复一日重复着枯燥动作。在寒冬里,他和战友们一站军姿就是三小时,全身肌肉紧绷到冻僵,汗水浸透军装结成冰碴,他仍咬牙坚持“落地有声”的标准。这份耐力与韧性,在一次脚后跟意外骨折后得到了考验,“当时钻心地疼,但是作为军人你没有退路,你倒了一整排都得下场!”楼思佳语气坚定地说。为了不影响队友和任务进度,他强忍剧痛,一声不吭地继续投入训练,直到圆满完成任务。

  正是这股“义乌人不服输”的较真劲儿,让楼思佳在两年军旅生涯中两获“优秀士兵”称号,并光荣入党,担任副班长,带领全班在演习中屡立战功。“部队教会我最核心的是坚持和耐心。”他总结道,“只要认准目标,就要像训练那样,把每个细节抠到极致。”这份集体荣誉感和使命必达的执行力,也成了他日后治理乡村的精神基石。

  回归乡土凝聚“向心力”

  2011年,楼思佳退伍回乡,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得以担任王阡二村村干部回馈家乡。“那个时候,村里的事情真的是千头万绪。”他坦言。然而,这位年轻的退役军人没有选择捷径,而是以部队“精准执行”的作风,将突破口锁定在重建党建堡垒上。

  在这之后,他与村两委巧妙破局,通过拉赞助、党员自筹、购买二手设备等方式,建成一个功能齐全的党员活动室,并确立了“红色电影+座谈心得+重温党性”的活动模式。“党建不能是空架子,得让大家有归属感,心往一处想。”他还亲手建立党员电子档案,推动村里的党建工作走上了数字化轨道,进一步加强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面对村里日益凸显的停车难题,楼思佳聘请专业团队,将废弃空地改造成拥有86个车位的停车场,同时整修健身器材,增设篮球场,让昔日的垃圾堆放点变身村民晨练打卡地,让乡村更加宜居。

  2018年王阡一村、二村、三村与西杨村4村合并,为了真正融入乡村,他串门唠家常,摸清哪家有矛盾、哪家关系近,再结合老干部的经验化解遗留问题。“农村事看似琐碎,却像仪仗队训练——每个细节都得抠,才能走出整齐的队列。”这种务实作风,也让他从“退役回来的年轻人”变成村民交口称赞、信赖有加的“自家人”。

  乡村振兴中铺就“长富业”

  楼思佳的乡村振兴实践,始终围绕“让村民口袋鼓起来”的核心,他把部队的系统思维与义乌人的市场意识结合,探索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早在2020年,楼思佳敏锐洞察到村民买菜难与菜农卖菜难的双重困境。“当时就想,为什么不能内部解决?”他迅速发起“最后100米配送”项目,组织党员和村民成立配送队。通过村民种植的新鲜蔬菜直供本村居民,巧妙构建了村内自产自销的内循环。这不仅有效保障了物资供应,稳定了菜农收入,还让参与分拣、配送的留守老人获得了额外报酬。这种邻里互助、自产自销的模式一直延续至今,也成了村民的日常习惯。

  “村里人这么多,我也离不开这片乡土。”这份深厚的情感,便是他创业的底色。他创办的海洋类工艺品厂,产品远销海外。更关键的是,他将一些简易的手工活交给村里的闲置老人完成,“老人家能动动手,还能有点收入,人也精神!”他笑着说。这份对家乡的责任感,驱动他将产业经营与村民福祉深度融合,让产业红利真正惠及乡邻。

  与此同时,他更着眼未来,着力培养后备力量:“我们村里好些骨干都是退役回来的,接下来还要吸收更多优秀的退役军人,回来建设家乡。”楼思佳的语气带着欣慰和期许,“乡村振兴是马拉松,部队教会我坚持,而乡亲们的笑容,就是我继续奔跑的动力。”从仪仗队员到年轻的“兵支书”,他用十年证明:当军营淬炼的意志融入乡土,便能在希望的田野上种出梦想。

  
编辑: 童荟颖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