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江东街道,热浪与生机一同奔涌。走进位于义乌江和通宝路交会处的“智慧梁场”项目现场,只见工程车穿梭、焊花四溅,工人们在钢筋板材间穿行,机械轰鸣声与金属敲击声交织成激昂的建设“交响曲”,透着火热的奋进气息。
“从招引到落地,江东街道一直都是‘保姆式’服务,我们现在就是沉下心、抓建设。”项目负责人王辉明抹了把额头上的汗说,“自今年4月底投入试生产以来,我们便争分夺秒推进,向完成年度总产值1.5亿元的目标全力冲刺。”
谁能想到,一年前,这片位于船埠头和白莲塘老村的200余亩土地还是一处闲置用地,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去年9月,我们开展闲置资源‘地毯式’摸排,并积极上报对接,希望能引入合适的项目进行盘活。”江东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而彼时,省交通集团新成立的子公司宏途汇智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也正寻找一块新的生产基地。江东街道主动对接、靠前服务、迎难而上,破解项目落地瓶颈,仅用时3个月便高效完成土地政策处理,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税务登记、投资入统等难题,把“等待期”变为“加速期”,推动项目顺利落地投产。据悉,该项目可为两个村带来每年150万元的集体收入,实现了“闲置变收益、乱点变亮点”。
这背后,离不开江东街道一以贯之的强招商、抓项目、优服务。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今年以来,江东街道直面工业体量偏小的困局,围绕“产业升级、链式招商、服务提效”目标,全力推进项目招引与落地,1至6月实现制造业投资增速506.4%,居全市第一。
招商过程中,江东街道成立工作专班,每周督办上报招商线索,激发社区、条线招商活力;建立“企业库—项目库—载体库”三库联动机制,动态更新目标企业清单,优先对接高技术、高附加值项目;针对不同企业需求,定制“政策包+资源包+服务包”,提升项目转化率。截至目前,街道共招引项目4个,总投资56.49亿元,完成招商线索任务19条,全年任务18条,半年超100%。
为了保证在建项目“快马加鞭”,竣工项目“开花结果”,江东街道实行“1名班子成员、1个工作专班、1套推进计划”服务机制,通过专题会审,落实容缺受理、承诺即开工等措施,为企业建立“绿色通道”,推动新能源汽车等项目达产跑出“加速度”,限上零售销售额突破38亿元,同比增长47%。
“感谢街道帮忙解决容积率的问题,新厂房建成后,我们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产值至少能提高1300万元。”望着刚拆完的旧厂房,浙江隆固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期待满满。
“企业想扩大规模,但容积率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在“四大双千”活动中,隆固机械公司负责人向街道工作人员“倒苦水”。针对企业提出的难题,江东街道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最终通过多方联审,提升企业容积率,满足了企业发展需求。
企业有所盼,政府有所为。为了助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街道常态化开展“四大双千”现场集中办公活动,畅通了企业和政府沟通渠道,精准解决企业在落地及发展中遇到的办公选址、人才招聘、工商税务、政策兑现等问题。“我们将继续秉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人才汇聚江东,推动区域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江东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