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义乌教育“毛细血管”激活终身学习新动能

发布时间: 2025-08-12 08:59:56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义乌商报记者 王佳丽 实习生 刘嘉惠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各位家长好,本次养育照护课程为《毛绒球搬家》和《彩色树叶》,希望家长带着宝宝一起玩游戏。”8月7日上午,稠城街道向阳普惠托育园内,10多名家长带着孩子在这里参加免费托育课程,欢乐的笑声飘荡在社区楼栋间,吸引不少市民围观、咨询。

  “这里为未满3周岁的宝宝提供免费托育课程,不仅帮助宝宝加强运动,还能提升社交能力,适应学龄生活,真的帮了大忙。”市民金女士开心地说。据悉,为促进社教互融,稠城街道社区学院主动参与教育场景创建,利用共享物理空间打造全龄段的幸福学堂。该学堂创新作息模式,实行“8+X”小时、“5+2”天制,日均开展活动3场以上,参与人数超过100人次,有效提高公共学习空间利用率。

  稠城街道社区学院的创新举措是市教育局构建“泛在可及”教育体系、激活终身学习新动能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市教育局不断迭代优化教育场景,构建覆盖“市—镇(街道)—村(社区)”的三级终身教育服务体系。该服务体系整合14所社区学校、65个实践基地、180所老年学堂及305所文化礼堂资源,打造技能培训“青蓝夜校”、义乌“15分钟学习圈”等特色品牌,同步升级“学在义乌”数字化学习平台,实现终身教育资源扩容提质。

  走进江东街道东洲社区,由该社区党委与江东街道社区学院联合开展的“夏韵浮香无火沁香”香薰手作活动,为20位女性居民带来夏日诗意与创意结合的社区课堂;苏溪镇社区学院承办的“青蓝夜校”AI短视频制作专项培训,助力教师们掌握新媒体传播技能,为教育赋能带来无限可能;城西街道社区学院何斯路村老年学堂以标准化、体系化建设为抓手,为81名老年学员带去防诈骗、家风家训、健康饮食等课程。

  “我们通过部门协作助力教育共富,通过社区学院与组织、公安、农业农村、司法、妇联等单位合作,打造‘政府支持、部门联动、多元混合’的新型办学机制,推动社区教育向个性化、多样化迈进。”浙江开放大学义乌学院负责人表示。

  此外,市教育局聚焦终身教育板块的现实需求,精准设置教学课程,依托“学在义乌”“浙学通”“云上老年大学”等载体,架设党建工作、教学管理、志愿服务新支点,持续完善数字化、多端口的教育保障体系,积极构建终身教育“线上+线下”多维度课程供给方式,让义乌市民以数智为“翼”,乐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据了解,市教育局还推进资源下沉服务,积极组建多样态学习圈,突破单元、小区、学校,汇集出更大范围拥有相同兴趣、爱好或问题的学习群体。“乌伤解忧超市”“家庭教育微指南”“看星河万里(博物馆学习圈)”“洋话连篇”“玩嗨剪映”“共富直播间”等30多个学习圈成为市民喜爱的学习驿站。同时,搭建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展示平台,经常性举办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校际文化交流活动,围绕反诈骗等老年人刚性需求和特殊需要,多部门协同送教上门,让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内容更丰富、学习更便捷、指向更对味。

  据统计,今年以来市教育局开展无人机驾驶培训1322人次;完成社会人员“双证制”成人高中学历提升3321人,新增“浙里办”学分银行学习成果10万余条,均居金华第一。

  
编辑: 童荟颖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