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一直在反思,如果当时能再仔细检查一遍货架上的食品就好了。”近日,在义乌经营超市的王先生拿到标注“首违不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后,既感到庆幸,也深刻记住了这次教训。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服务型执法新模式,全面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执法机制。今年3月,《义乌市市场监管行政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正式出台,将“首违不罚”政策进一步制度化、清单化。该清单涵盖食品、化妆品、广告、电子商务等13个重点领域,共明确108项不予行政处罚事项,其中包括7项服务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特色条款,为市场主体营造更加包容有序的发展环境。
“‘首违不罚’不是简单‘不罚了之’,而是执法理念的转变。”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对初次违法、危害较轻、及时改正的行为给予容错空间,引导经营者自觉守法,能够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截至9月底,已办理免罚案件182起。同时,市市场监管局前移执法端口,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针对食品、特种设备、知识产权、广告等重点领域,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合规服务。
义乌市翊可服饰有限公司从事服饰研发生产与在线销售。今年4月,市市场监管局稠江所接到翊可服饰涉嫌著作权侵权的举报。执法人员现场核查发现,被举报的面罩虽与举报人提供的作品存在视觉相似,但经技术比对,两者在核心结构、功能模块等关键维度存在实质性差异,未构成侵权。
在检查中,执法人员还发现翊可服饰网店中的广告存在用语夸大的行为,执法人员秉持服务型执法理念,为企业定制广告合规方案:送一场法规宣传,打样一个合规宣传案例,量身定制一套预审机制。合规方案运行5个月来,企业广告投诉量下降65%。
类似的上门服务,今年市市场监管局已累计开展120余次,成功帮助企业整改各类安全隐患300余处,将服务精准送到“厂门口”。
对于已受到行政处罚的市场主体,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行案件执行后回访机制。通过实地了解企业整改落实情况,主动听取意见建议,构建从“预防—执法—整改—巩固”的全链条服务闭环,确保执法效果落到实处。
落实服务型执法的核心,是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为经营主体提供容错纠错空间。为此,针对省定的过期食品、食品标签、进口化妆品无中文标签等9个高频违法事项,市市场监管局配套制定了更贴合我市实情的免罚、减罚具体情形,全面推行“小过错快处”执法模式。该模式有效推动了简单案件的“即查即办”,截至9月底,已办理相关案件57起,平均办案时间压缩50%以上,以“有温度、高效率、标准化”的执法实践,显著提升了行政效率与公平,为市场主体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