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义乌老北门麻花:一拧一炸,28年“酥香”穿越而来

发布时间: 2025-11-06 08:52:52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义乌商报记者 谭祉潇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滋啦”响的油香,唇齿间的酥脆,这些都是义乌人对于麻花的最初记忆。随着时代发展,许多传统手工制作的美食逐渐被机械化生产取代,依然坚持手工制作的传统小食显得尤为珍贵。

  昨日早上7点,热闹了一夜的宾王文创园还未从沉睡中苏醒,老北门麻花老板娘宋云兰已经来到店内开始制作麻花。只见她动作娴熟地揉、拉、卷、搓,看似简单的动作,她已经重复了28年。

  初学乍练解锁麻花手艺

  “每天早上的第一步是和面,一直揉到面团光滑,这样一拉能拉出厚膜,就可以喷油醒面了。在等待醒面的时间里,我会把油倒进锅里,开小火热油。”宋云兰一边和面,一边讲解着麻花制作的过程。这时候,店里的几名员工和学徒陆续到位,默契配合着。他们把醒好的面搓成长条后,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刷上油后二次醒面,再搓成长条,左右手一提一拉,轻轻一拧,麻花的形状就呈现出来了。

  “油热好了,开工。”随着宋云兰一声吆喝,一根根拧好的麻花被依次投入油锅。宋云兰拿起大漏勺,不断搅拌着锅中的麻花,仔细观察麻花的色泽、大小。滋滋声响中,浓香四溢,麻花很快变成金黄色,宋云兰及时将麻花一一捞起,在一旁的大铁盘中摊凉。

  1997年,19岁的宋云兰从云南来到义乌谋生。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北门街上的麻花店招收学徒,就拜师学艺,学习麻花、酥饼等义乌传统小吃的做法。“当初,我就想着好好学一门手艺,能养活自己,没想到这一做就是28年。师傅退休后,我接下了老北门这块招牌。”宋云兰笑着说,“除了手艺,师傅还教给我们,人心才是最大的市场,不仅要把控好麻花的品质,更要注意卫生和服务态度。”

  一根根老北门麻花,也逐渐成为舌尖上的义乌符号。

  匠心守艺留住传统本味

  下午2点,家住秦塘府的王永卫骑着电动自行车来买麻花。“这家店的店面搬了多次,从北门街,搬到沪江路,再到宾王文创园,再远我都要来买。”他笑着说,这根麻花的味道一直没变,吃了几十年,依旧“百吃不腻”。

  接手老北门的招牌后,宋云兰更注重对麻花品质的打磨。“手工麻花是义乌地方特色,我们一定要坚持做好它,把传统手艺传承下去。”宋云兰说,店里不少客人都是多年的老客,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是她最高兴的事。

  “手工麻花对手艺的要求很高。首先拧麻花的时候,要注意松紧,如果旋太紧了,就会产生麻花中间炸不到或者中间断开的问题;如果旋太松了,炸的时候麻花就会散开。其次,要注意油的温度,下锅的油温最好是180℃左右,才能炸得又快又好。然后,新鲜炸出的麻花一定要摊平、放凉,这样麻花才会香甜酥脆。”宋云兰详细地介绍着多年积累的经验。这几年,陆续有人到宋云兰这里拜师学艺,只要有耐心和毅力,她来者不拒。宋云兰不担心徒弟学会了抢她的生意,相反,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学会义乌麻花的制作手艺,让更多人尝到这个义乌味道。

  创新调味圈粉年轻食客

  金秋之时,义乌的空气中都飘着红糖的香气。老北门麻花也到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有很多老客已经来预订麻花了,他们一般会20斤、50斤的采购,然后去糖厂制作红糖麻花。还有几家糖厂,也和我们建立合作,用我们家的麻花制作红糖麻花。”宋云兰说道。

  每年这个时候,老北门店里8个人都要加班加点,熬夜赶工,就算是这样,还会发生供不应求的情况。曾有人提议改用电动和面机、电油锅来提高生产效率,但宋云兰坚持手工制作。在她看来,机器永远代替不了手掌的温度,用传统手法制作出来的麻花才是最正宗的义乌味道。“虽然手工做出来的大小、形状可能不那么规则,但是口味肯定一如既往的地道。”宋云兰骄傲地说。

  此时,几位年轻人来到店里,“老板娘,你们家麻花怎么卖?有哪些口味?”“价格都在墙上,这里有新鲜出炉的麻花,你们可以试吃一下。”宋云兰热情地接待着。年轻人选购了多种口味的麻花、酥饼之后,开心地表示,他们是从江西过来旅游的,通过小红书知道这是义乌特色伴手礼,特地在回去之前赶来买一些,“麻花和酥饼都很好吃,没让我们失望。”

  “我们的麻花和酥饼,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存放20多天,吃起来的口感能和新鲜的相似。”宋云兰笑着说道,新一代年轻人追求更丰富的口味,他们就不断探索研发。目前,他们已在原味的基础上,开发了海苔味、椒盐味、香辣味3种新口味。

  品质是根,传承是本。宋云兰是一位普通的手艺人,但她用28年的时光,诠释了什么是匠心,什么是坚守。她和老北门的故事,就像她制作的麻花,口味地道、始终如一。

  
编辑: 童荟颖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50002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