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桂花雨降下,阵阵寒意便悄然弥漫义乌的街头巷尾。冷空气持续发力,悄悄点燃了“暖经济”。从服装市场的客流如织,到取暖家电的销售升温,再到茶饮炒货的人气渐旺,一股由降温催生的消费暖流正在这座城市涌动,描绘出一幅火热的消费图景。
冬装销售迎来“暖流”
天冷要添衣。早上8点,篁园服装市场内各个店铺里挤满了前来采购的消费者。新款冬装成堆摆放,消费者眼疾手快,一盯、一抽,便迅速将心仪的衣服揽入怀中,生怕慢一步就被抢购一空。
在“阿妹家”店铺,经营户余爱梅正忙着拍摄一款韩式皮革短款夹克,并上传客户群。没多久,手机便不断弹出客户的订单信息。
“前段时间气温骤降,冬装需求旺盛,从早上8点到中午11点,整个楼层就像‘抢货场’,我们店日均客流超过2000人。”余爱梅拎起一件羊绒打底衫介绍,“这是今年的热销款,线下卖了上千件,线上订单也已经突破两千件。”她店铺的目标客户主要是年轻都市女性,因此在设计上融合了韩系简约与实穿主义,颜色以黑、灰、“美拉德”色系为主。目前,店铺订单持续攀升,部分热门款式卖到断货。
不远处的“海飞服饰”店内,经营户张一驰和母亲分工协作,一个与客户沟通补货细节,一个核对物流单据。“我们家做服装20多年,主要面向30岁到70岁的女性。”张一驰介绍,为满足一站式采购需求,店内备有基础款、经典款和潮流款服饰。他说,今年短款上衣颇受欢迎,颜色也较为鲜艳,如安哥拉红、绿、黄等高饱和色系。“我们店里的双面羊绒外套售价约200元,相较去年略有下调。羽绒服主打轻薄短款,价格在300元左右,既保暖又时尚,翻毛领与假两件领的设计增添了层次感,更显洋气。”他还提到,为应对纷至沓来的订单,自家已备好5个仓库的货,日均发货约2000单。
童装区同样热闹。冬季一体式打底衫、加绒卫衣、毛衣等新品被摆放在醒目位置,不少家长一进店就围在货架前仔细挑选。“今年我们已推出500余款冬装,诸暨、温州等地的采购商也专程前来采购。”“眼镜家”经营户杨秀瑛边展示手机订单边笑着说。她每天要发20多条朋友圈,分享不同款式的穿搭。“比如这件浅湖蓝色的卫衣搭配粉色羽绒服,就深受家长们喜爱。”她特别提到,一款带可拆卸毛线帽的羽绒服,既实用又美观,500元的定价在中高端市场很有竞争力;藏青色男童卫衣也备受欢迎,按衣长分为多个尺码,价格从50元到200元不等,覆盖不同年龄段的穿着需求。
取暖家电热度攀升
随着气温下降,各类取暖神器纷纷亮相,成为市民迎接寒冷的必备之选。近日,记者走进新虹家电大卖场发现,在二楼服务台前方,小太阳、电油汀、踢脚线取暖器等家电已集中摆放,时不时有顾客前来咨询、选购。
“一个月前,我们便开始陆续上架各类取暖家电,目前已有20余款产品供消费者选择。”小家电部经理盛跃明表示,由于今年冷空气来得比往年更晚一些,取暖家电的上市时间也相应有所推迟。不过,前段时间气温下降,已经开始催升取暖家电的销售热度。因此,大卖场将取暖家电放在了显眼位置,方便消费者进店就能看到。“最近前来咨询采购的顾客显著增加,后续将迎来取暖家电的销售高峰。”
记者了解到,目前门店内集中销售的取暖家电多为经典、常见的款式,功能简单、操作便捷,能够满足大多数家庭的基础取暖需求。
“我今天特地来选购一个电油汀,放在房间里,既不会像开空调那样让人感觉干燥,还能顺便烘干小孙子的衣物。”家住苏溪镇的市民王青美和老伴在取暖家电区仔细挑选电油汀,时不时向工作人员询问耗电量、安全性等问题。盛跃明表示,近期有不少中老年群体前来购买取暖家电,以电油汀、踢脚线取暖器、暖风机为代表的“老三样”尤其受他们青睐。“这类产品舒适度和性价比都很高,使用得当的话,用上8年到10年不在话下。”
除了传统取暖家电的热销,电火锅等电器也成为消费者“暖胃”御寒的另一选择。“天气一冷,许多人喜欢自己在家煮火锅。最近就有不少消费者来购买电火锅,预计较平常的销量提高30%左右。”盛跃明说道。
线下市场热销,线上平台的取暖家电同样“热力”十足。在各大电商平台,传统取暖家电以智能化、速热、新材质等为卖点,持续吸引消费者关注,销量超万件的比比皆是。语音声控、小程序遥控、AI温控等功能的加入,则让取暖家电更“懂”消费者需求,让温暖体验更加舒适且人性化。
不仅如此,取暖神器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如办公室桌下取暖器,从最初的三面包围款、四面包围款,逐步升级为圆形款,能够全包围环绕加热,提升取暖效果。仿真火焰取暖器、围炉取暖器、发热披肩等家电则以创意设计和多场景适用性,吸引诸多消费者青睐,热度不断攀升。
“舌尖暖食”人气渐旺
走在街头,寒意渐浓,而一些温暖的烟火气却悄然升温。无论是氤氲茶香中的欢声笑语,还是炒货铺前的人头攒动,都成为这个季节里温暖人心的独特风景。
11月21日下午,在龚大塘的夕风新中式茶饮店门口,三张围炉煮茶桌旁早已座无虚席。炉火正旺,茶香氤氲,欢声笑语交织成一幅温馨惬意的画面。
市民陈燕和与几位好友围坐炉边,一边品味着店内热销的桂花舒芙蕾,一边轻抿一口手中温热的秋月梨茶饮。“这样的天气,最适合喝点温热的茶,全身都暖和起来了。”她举杯说道。
店主张兰芳告诉记者,随着冷空气不断来袭,中式茶饮的人气逐渐旺了起来。“秋月梨茶饮是我们最近刚推出的饮品,既好喝又养生,顾客的复购率很高。”不仅如此,暖意融融的桂花烤奶、桂花红茶也颇受顾客欢迎。张兰芳笑称,“一到周末顾客多起来,连茶壶都周转不过来。”
由于今年天气冷得比往年晚一些,围炉煮茶的上新时间也相应推迟,但老顾客们早已翘首以盼。张兰芳说,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围炉煮茶一经上架便会迅速成为门店主打产品,每天顾客都是满员状态。因此,她精心挑选了炖梨、糖水等暖胃养生饮品,并搭配坚果、小吃与水果,为顾客呈上丰富多样的味觉体验。“既赏心悦目,又美味可口,且经济实惠,相信能吸引更多顾客前来体验,为大家带来寒日里的一份温暖与满足。”
这样升腾着暖意的温馨场景,也在炒货批发店中上演。位于江东街道的一家炒货店内,热气腾腾的糖炒板栗刚出锅,便迅速被三五成群的消费者抢购一空,浓郁的板栗香气弥漫开来。店主连利萍一边忙碌地为顾客称重打包,一边眼疾手快地将各类坚果、麻糖等产品按口味整齐陈列于货架之上。
“天气冷了,顾客就更愿意买些热乎乎、油脂多或含糖量高的食物,储备能量。”连利萍介绍,“像手工麻糖,夏天容易化,不好存放,冬天自然就成了抢手货。”
她介绍,每年10月天气转凉后,自家店铺就从主营冷饮批发转为经营炒货,10多年的经验让她早已摸透了销售规律。
连利萍告诉记者,虽然今年降温比去年晚,部分炒货上架时间有所推迟,但整体销量并未受到影响。随着气温持续走低,糖炒板栗、瓜子、麻糖以及“义乌三宝”礼盒的销量明显攀升。作为店里的引流产品,糖炒板栗选用河北唐山迁西板栗,其口感备受消费者青睐,目前日均销量达百余份,比10月刚上市时增长了约30%。
店内瓜子和麻糖的销量也稳步上升。瓜子共有十余种口味,价格从每斤13元到18元不等,其中原味和奶油味最受欢迎,今年新推出的榴莲味也吸引了不少年轻顾客尝鲜。麻糖种类同样丰富,有黑芝麻花生糖、香米酥等多个品种。“现在大家更注重健康,我们特意准备了全糖和低糖两种选择,用料也分白糖、红糖和麦芽糖,满足不同顾客的口味和健康需求,每斤售价在15元到25元不等。”连利萍一边补货一边补充道,花生、核桃、杏仁等坚果虽是四季常销品,但天气越冷越走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