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义乌援建汶川的34个扶贫车间有序复工

发布时间: 2020-03-26 09:35:41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记者 钱旭升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突突突,突突突……”3月24日上午,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郭家坝村扶贫车间一派繁忙景象,30余名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着加工衬衣。这个扶贫车间是由义乌市福田街道援建的,去年6月开始投产。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车间一度停工,2月19日起正式复工,这是汶川县首个复工的来料加工车间,复工以来已加工完成1万余件衬衫。

  一个月前,该车间负责人林福美递交了复工申请。考虑到车间工人大部分是附近的村民,同时也为了吸纳因疫情不能出去打工的人到扶贫车间上班,当地政府很快批准了复工申请。

  林福美说,本来打算春节假期结束立即加工年前积压的衬衣订单。受疫情防控影响,车间订单加工推迟了10天。“虽然心里有些着急,但为了我们车间安全考虑,大家都很理解。”看着手里一件件加工完成的衬衣,林福美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车间的防控安全很重要,我们前期复工的村民一直都没有离开过汶川。”林福美说,车间在开工前进行了全面消毒,工人上班前进行健康检查,上班期间佩戴口罩、测量体温、详细登记个人信息等。对离开过汶川的返岗人员,车间按照统一要求做好相关工作,符合规定条件后才允许返岗生产。

  “我们车间一共有30余人,带动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林福美介绍,车间用于来料加工的原材料是从义乌发来的,他们加工成衬衫后再发往义乌,最后通过义乌小商品市场将衬衫发往加拿大。

  今年72岁的吴应绣是汶川县水磨镇郭家坝村一家扶贫车间的工人,也是年龄最大的工人。车间复工后,老人主动报了名。目前,她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衬衣领口熨烫粘贴。“我一个月做得多的时候有1000多元收入。”能在家门口上班,吴应绣十分满意。

  “我在成都打过工,还去新疆摘过棉花,但都没有家门口上班好,每个月有两三千元收入,还能照顾到家里。”村民张敏曾到浙江学习6个月,回到汶川后,她已经能熟练掌握衬衫加工的流程,返岗后她主要负责技术指导工作。

  汶川县有很多留守妇女,多为羌族和藏族居民。为了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她们不便外出务工,而在2000公里以外的义乌,劳动密集型产业已遭遇“招工难”。于是,“来料加工扶贫车间”应运而生。该项目由义乌、汶川两地党委政府“牵线搭桥”,投入资金在汶川各地建起34个生产车间,并出台了工人培训、资金奖补、产业扶持等政策,引导贫困劳动力、残疾低保户等积极参与。

  据了解,扶贫车间共解决汶川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人均月收入1300元,熟练工人月收入则超过2000元。目前,各个扶贫车间陆续复工。

  
编辑: 梁红敏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