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晚风徐徐,佛堂镇龙溪村一改白日静谧,开始热闹起来。吹着清爽山风,脚踩沁凉溪水,品尝各类美食,欣赏非遗表演,听听流行音乐,这是夏日独特的避暑方式。三十多个摊位分布在龙溪旁,还有一个洋气的名字:浮生嘉年华。自7月3日开市后,几乎每晚都吸引数千游客慕名而来。
盛况不只在龙溪村,近年佛堂镇牢牢抓住“千万工程”实施契机,以“组织共建、队伍共抓、资源共享、产业共兴、服务共融、乡村共治”协同机制,组建“双强”“双林”“南江”3个共富片区以及龙溪、稽亭、倍磊等10余个共富单元,抱团推进乡村振兴。
佛堂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镇以“地域相邻、优势相合”原则,强村带弱村,深化“整片联编、辐射带动、抱团发展”,探索“镇级强村公司+多村联合”共富联合体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全域村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佛堂镇已实现所有行政村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其中27个村超百万元。
其实,龙溪村是一个十分“年轻”的村子,2018年由原六石村、小六石村、王新村、骆村四个村合并而成,一条龙溪蜿蜒流转,因此得名。“撤并后,我们村有1200多户,既没有历史遗迹,也缺乏自然景观,村两委一直思考如何打通‘两山’转化路径。”今年刚被任命为龙溪村党总支书记的丁晓庆说,前些年,在镇里的支持下,村里依托“千万工程”发展乡村旅游,成立众创旅游开发公司,村民出资认购股份,“无中生有”打造了龙溪生态游乐园、小六石户外游乐园等网红景点,一跃成为创富乐园。
但,随着全域乡村旅游的兴起,大家都有样学样,原先的项目,已经不能满足游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如何因地制宜,打造新项目,引入新业态,又摆在了龙溪村两委的案头。
就在村两委干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由市委组织部指导,佛堂、赤岸、义亭以组织联建共建形式,定期开展义南片区治村导师活动,犹如一场及时雨,帮了他们一个大忙。(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我受邀参加片区活动,现场学习了兄弟镇街组团共富项目,很有收获。”丁晓庆说,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他代表龙溪村两委讲了村里发展遇到的瓶颈,表达了引入新项目、发展新业态的想法。与会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和治村导师围绕龙溪村现状,开始头脑风暴,献计献策。
“这两年,‘夜间经济’火了,乡村夜经济大有可为,龙溪村可以引入专业团队,打造‘夜间经济’共富带。”“要充分利用好本村的资源,做‘四季’文章。”……经过农村工作指导员和治村导师的精心指导,龙溪村两委干部如醍醐灌顶,发展“乡村夜经济”就提上了日程。“我们不缺场地、人员,但缺招商运营、活动策划的专业公司,只要两者协同配合,才能有1+1>2的效果。”丁晓庆告诉记者,当时村里正好有一块闲置荒地,稍微平整之后,就能拿来使用。紧接着,在镇里的大力支持下,村里跟义乌市浮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我们负责硬件设施,他们负责招商运营,大家各司其职,‘浮生嘉年华’夜经济项目很快上马。”
“我们立足乡村资源特色,围绕消费需求和旅游要素,打造夜食、夜演、夜景、夜宿,让龙溪村不仅要‘出圈’,更要‘破圈’。”“浮生嘉年华”运营方负责人说,镇里投入100多万元修缮了龙溪河道,村里对营地周围、龙溪两侧进行了亮化作业,有了好看的夜景,还得有多元化的消费配套,才能做实、做足夜间经济。于是,周一到周五邀请乐队驻唱,周末安排非遗表演,提高游客的沉浸式体验感,“回头率”自然就有了。
摊位的美食香气扑鼻,购买游客络绎不绝,一旁的小溪里,小朋友在嬉戏打闹,大人们则坐在水中乘凉。这是记者在“浮生嘉年华”采访时看到的一幕。在市集卖手打柠檬茶的张龙斌告诉记者,搞“夜经济”人气很重要,运营方花了很多心思,无论是乐队驻唱,还是非遗表演,吸引了很多人来玩,周末两天最高峰时,他卖出了500杯手打柠檬茶。
龙溪村“浮生嘉年华”已成为义乌新晋网红打卡点,每晚客流量2000—3000人,日均营业额超5万元,村民既是“股东”也是“摊主”,预计人均收入可增加1.2万元。
佛堂镇相关负责人认为,党建联建不仅是形式组合,更是一场组织变革,通过抱团发展、差异竞争和优势互补,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眼下,片区内村村有特色,一路有产业。这厢引来龙溪生态游乐园,那边发展稻鳖共养、稻虾轮作、“蒲川好物”等共富项目,与之协同,种植、餐饮、住宿、游乐等布局有序,共同富裕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