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楼园营半蹲着清除小区门口的“牛皮癣”。
中国义乌网7月15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余依萍)89岁高龄,本应在家种花养鸟,享受儿孙绕膝之福,颐养天年,但这位老人却闲不住,他八年如一日,义务清理小区楼道间的“牛皮癣”。只要看到乱贴、乱画的“牛皮癣”,老人就忍不住,他会拿出小铲子、毛刷子,端起装满石灰水的搪瓷碗,专心致志投入到清除“牛皮癣”的“战斗中”。这位老人就是稠城街道向阳社区的楼园营。老人说:“只要自己身体允许,就会和‘城市牛皮癣’战斗到底。”
热心公益,晚年投身“除癣战斗”
在义乌,很多人对楼园营并不陌生,他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打过很多仗的老兵,是小学退休的老教师,也是公益事业的“常客”。从1996年起,楼园营仅凭自己微薄的工资收入,不间断帮助贫困学子、老弱病残、孤儿寡母,还常与同伴一起深入山区农村跋山涉水,了解贫困家庭的生活情况,他的足迹遍及金华地区的每个县市,受他直接帮助的有181人之多,而老人则表示,在有生之年他要实现帮助满200人的目标。这些年来,需要帮扶的贫困家庭一直让楼园营牵肠挂肚,他每天要阅读四份报纸,发现需要帮扶的对象就马上施以援手。
老人居住的小区属于老小区。2007年夏天的一个清晨,老人发现小区楼道里有人乱贴、乱画了一些小广告,看上去乱糟糟的。“尽管自己年纪大了,但手脚还很有力气,何不顺手清理一下,清理干净了,大家住在这里,心情也会好起来。”老人这样思虑。想干就干起来!老人找来小铲子、小刷子,自配石灰水,开始了“治癣”行动。自家楼道里,小区公共区域、甚至小区外街道两旁的建筑物,都成了老人“治癣”的“战场”。老人说,只要看到“牛皮癣”,就想上去清除掉,不然心里总是觉得不舒坦。
“前几天下楼,看见小区里又多了几处‘牛皮癣’,现在天气放晴了,得赶紧去清理掉。”前两天,也就是受台风影响的那几天,可闷坏了楼园营。话音刚落,老人从家中拿出“武器”准备“作战”。
记者一路跟随楼园营走在小区的楼道间,89岁的他依旧精神矍铄,手臂有力,走起路来十分稳健。每见到一处“牛皮癣”时,他或者直立用小铲子甚至手指清除,或着弯腰下蹲粉刷“喷漆”的牛皮癣,动作缓慢但有板有眼。不一会儿,老人就清除掉了两块“牛皮癣”。老人总是笑呵呵地整理好工具,赶紧找寻下一个“目标”。
说起这些“城市牛皮癣”,楼园营眉头紧锁,“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这些张贴非法小广告的人都是夜间出没,也抓不到现行,真是防不胜防!”尽管身体大不如前,但楼园营心底始终放心不下小区楼道里的影响美观又害人的“牛皮癣”,他笑称自己患上了除“癣”的强迫症。
“有时候在外面,没有带工具,他就用手抠,离家近的话,他就回家拿工具粉刷。”担心老伴单独行动发生意外,80岁的老伴陈莲琴也加入到了除“癣”的队伍中。
8年刷坏5把刷子,誓要除“癣”到底
“最早是看到有人乱写乱涂,把白白的墙壁弄得一团漆黑,我看到心里就硌得慌,于是想到了用石灰粉兑水粉刷的方法。”楼园营回忆,早期的“城市牛皮癣”是毛笔蘸墨汁,在墙壁上、电线杆上等地方涂鸦。不久后,街头巷尾的小广告多了起来,制造手法也“与时俱进”———笔墨涂写演变成了乱张贴,尤其是一些不干胶的小广告,清理难度很大,而令老人深恶痛绝的是那些在宣传海报上无孔不入的“牛皮癣”,在他看来,在海报上乱涂乱贴不仅破坏了城市环境,更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楼园营总结发现,现在的“牛皮癣”通常面积不大,但分布的较为密集,给城市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后来,他了解到这些小广告还涉及办假证、非法行医、走私枪支弹药等违法经营行为,于是更加坚定了除“癣”的决心,他不止一次地致信新闻媒体和有关单位,希望严厉打击这些“牛皮癣”,同时呼吁广大民众参与到除“癣”的行列中来。
尽管年事已高,楼园营仍然身体力行守护着自己居住的家园,留给居民一方“净土”。8年来,他与老伴走到哪里就撕到哪里,直撕得手臂酸痛,指甲磨损,却始终没有停下与“牛皮癣”斗争的脚步,两人清理掉的“城市牛皮癣”已不计其数,为此还刷坏了5把刷子。
在楼园营居住的楼道里,几乎找不到一处清晰完整的“牛皮癣”,而在楼道的排污管和墙壁上,却依稀能看见楼园营深深浅浅的指甲印。在向阳社区某幢单元楼被粉饰一新的墙体旁,如果你看见一位老人瘦瘦的、伛偻着身躯、端着搪瓷碗,挥舞着刷子,一丝不苟粉刷墙面“牛皮癣”的老人。不用问,他就是楼园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