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部分藏品受损,何青英只好先将藏品运回家。
5月8日,在义乌市稠江街道黎明村文化礼堂,义乌雷锋事迹展览馆开馆。至今,该馆已接待全国各地5000多名观众和200多名外宾,举办了十几次活动。然而,这座别具纪念意义的场馆,如今正面临关门的尴尬。为什么呢?谈到原因,馆长何青英很无奈。
“现在的场馆中间有一个天井,风吹雨打的,不利于藏品的保存。现在,我只能将藏品搬回自己家,再想办法。”何青英希望,能否有义乌爱心企业和人士来搭把手,免费为雷锋馆提供一个家?
昨天上午5点多,何青英早早来到雷锋馆。看着藏品一点点搬离,何青英心中不是滋味。早上6点多,她在朋友圈中发了一条微信。
“我们还没有找到合适的雷锋之家,被迫搬家。”何青英在微信中这样写到,开馆时的一切还历历在目,离开这里,心里有很多的不舍,毕竟这里有我们雷锋团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回忆。希望在义乌这座商业城市,雷锋馆能找到一个安全稳定的家。
500多件藏品
有40多件受损
在义乌雷锋事迹展览馆,陈列着500多件雷锋专题藏品,包括宣传画、书刊、画板、瓷品、印章等,其中最珍贵的是一张1963年2月7日出版的《人民日报》,首次刊载了雷锋日记。
这些藏品都很珍贵。不过,其中却有40多件遭到损坏,这着实让何青英和志愿者们心疼不已。
雷锋馆落户之地———稠江街道黎明村文化礼堂,隔一段时间就要消杀白蚁。8月23日,在消杀白蚁时,何青英发现,装宣传画的相框有点断裂,有些藏品开始发黄,甚至一碰就散。何青英初步统计了下,受损藏品有40多件。
“其实刚搬到这里时,我也有过这种担心。”何青英说,文化礼堂的中间有一个天井,日晒雨淋,不是全封闭的环境,不利于藏品的永久保存。当时,我就想着另选一处理想场所办雷锋馆,但寻觅无果。
不能继续让藏品受损,何青英只能将藏品装箱,将它们送回“老地方”。“这个‘老地方’,就是我家。”何青英说,雷锋馆开办前,因为没地方放,藏品一直放在我家楼上。面积只有几十平方米,十分拥挤,但没办法,现在也只有把东西又搬回去了。
开馆不易
爱心商户亲力亲为
这几年,除了自己的生意,何青英把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一件事上———筹备成立义乌雷锋馆,开展公益活动,宣传雷锋精神。
何青英是一名义乌商人,从事饰品生意多年,一直热心公益。因为去年6月在金华雷锋文化馆的一次活动,何青英有了筹建“义乌雷锋馆”的想法。
“那时,有一个雷锋班班长来到金华,金华雷锋馆馆长曹荣安就说起雷锋文化传承与接班的问题。他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做传承雷锋文化方面的事。”何青英原先就对这方面很感兴趣,听了很动容,当场表态:“我愿意!”
说干就干。回到义乌后,何青英就忙开了,首先是收集藏品。曹荣安捐赠了何青英不少藏品,她自己也出资购买了一部分。还有一些,是何青英通过向抚顺等地捐赠爱心书包时回赠来的。
其次是场馆,为了解决场馆问题,何青英到处奔波,最后找到黎明村文化礼堂。另外,何青英还发起成立义乌市学习雷锋服务队,将身边朋友发展成志愿者,免费给偏远农村老人理发、修脚等,面向外来建设者子女自费开办公益夏令营、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劝导等活动。
现在,义乌学习雷锋服务队微信群已“集结”443人。“我希望能通过雷锋精神的宣传,呼唤更多有爱心的人参加到志愿服务中来,更好地践行雷锋精神。”何青英说。
找场馆是个大难题
希望有人来搭把手
说起雷锋馆即将关闭的事,何青英的心情有些低落。“因为是全公益性的,雷锋馆开馆很不容易。管理费、藏品维护费等开支,基本是靠我或是爱心人士的无私资助,负担挺重。”何青英说,不过费用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选址问题。
何青英希望,能否有爱心企业和人士来搭把手,给雷锋馆提供一个500平方米左右的场馆?虽然运营艰难,但我一定会把雷锋馆办下去。
如果你愿意伸出援手,免费为义乌雷锋馆提供一个家,可拨打记者热线:15888991786。